《黃帝內經》隱藏的養生秘密只需掌握3個原則,便可告別百病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學

養生又稱道生、攝生,是研究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延年益壽的學説,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養生

歷史和文化,它促進了民族的繁榮發展。

《內經》認為良好的生活方式“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枉作勞”是人類盡享天年的必要條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早衰和疾病的重要原因。

《黃帝內經》隱藏的養生秘密只需掌握3個原則,便可告別百病

正如《內經》指出“令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心樂,起居無常故半百而衰也。

《內經》指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以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亂已成而後治之,闢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未病學告訴人們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從而採取措施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未病學的確立和實施使“上工未治病”的思想深入人心。

內經在“天人合一”、“四時五臟陰陽”理論指導下,內經認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提出順時養生的理念,並在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了春夏秋冬具形神共養、為健康要旨。

《黃帝內經》隱藏的養生秘密只需掌握3個原則,便可告別百病

行指形體,即五臟六腑。五官九竅,筋骨肉脈等,是人體物質基礎,身體的養生方法指精神,即人體意識思維,形神兼養乃為健康之要旨。

認為“意志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和”,“形為神之體,神為行之主”“行與神俱,而盡始天年”。強調攝情志“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何來”,提出運動養生的方法,至今仍為廣大中國人民所喜愛和運用。

現代社會由於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無度生活、上網,加之社會競爭的加劇,多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脂,慢性疲勞綜合症等均與之密切相關,許多人英年早逝,重新審視對《內經》中養生學説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黃帝內經》隱藏的養生秘密只需掌握3個原則,便可告別百病

《黃帝內經》中有哪些養生原則?

《黃帝內經》在預防養生方面有很大的篇章,尤其提出清積、和中、養元三原則,記敍極精闢。

1、清積:暴食暴飲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營養過剩,運動量減少使營養物質不能消耗利用而堆積體內,或因抑鬱造成陰陽代謝失衡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出而滯留體內,積為百病之源,先積後着風,風為百病之長,現代亞健康及疾病人羣中沒有不和堆積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十人九積,積聚不降,人體何安?清積在於疏通洗滌臟腑血脈,達到精神自主,形體自如,筋脈健壯,長壽健康的目的。

早晚敲打膽經,按摩心包經,氣血能量足夠休養生息,體內垃圾迅速清除,新的垃圾不再堆積。垃圾清理乾淨,肌肉機能恢復,保持腸胃清潔。

《黃帝內經》隱藏的養生秘密只需掌握3個原則,便可告別百病

2、和中:中醫養生的重要原則就是和,得腎氣者生,失腎氣者死。調理脾腎和其中是養德原則,常相以手摩腹,就能強化脾腎功能,使脾胃利於各個臟腑的正常運轉。

3、養元:元氣是人安身立命、健康長壽的主宰,元氣是人的生命之本,生命之源,與人的身體健康、生命長壽有決策性的作用。生命的長短決定於元氣的盛衰。

養生須先清除糟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修復臟腑。

養生是通過臟腑調通,使體內陰陽得以平衡,元氣得以調養,精氣得以充盈,調字當頭,養在其中。通過調養,使人體達到一個高度的和諧統一狀態,達到健康長壽的完美境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1 字。

轉載請註明: 《黃帝內經》隱藏的養生秘密只需掌握3個原則,便可告別百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