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説: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着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意味着在社會中死了,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張愛玲已逝世多年但依舊有很多人記得她,一則為她的作品所着迷,一則為她的薄情而震驚。
19世紀40年代,張愛玲在國內已小有名氣,也賺了不少稿費,此時她賺錢的動力僅有一個,那就是早日還母親錢。某一天,其母黃逸梵從國外歸來,張愛玲立刻與母親見面,二人坐在沙發上,彼此都很優雅且無一句多餘的話,張愛玲將一個塞滿錢的信封直接交給母親,母親看到後先是一驚,而後又感到陌生。張愛玲像感謝一位陌生人一樣,解釋道:
“花了你這麼多錢,我心裏一直過意不去。”聽後,黃逸梵的眼淚緩緩流下:“就算我是個待你好過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子噯......”張愛玲就這樣用一個信封砍斷了自己和親生母親之間的聯繫。是的,對於其母黃逸梵,她似乎有着永遠無法原諒的恨。緣何如此?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且持久的。張愛玲出生時家境着實不錯,其母黃逸梵乃清朝重臣的名門千金,她喜歡西方文化説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希望能到國外接受先進的思想教育,全身上下都散發着新式教育下的女性清純、高雅的魅力。
然黃逸梵一生的悲劇從她的門當户對的婚姻開始了。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給了張廷重,此人雖是官宦子弟,但卻是一個固守傳統的老封建,生活腐朽,自甘墮落。二人三觀不合,自然感情也不好。即便後來黃逸梵生下了張愛玲和張子靜,但她就像羅拉一樣,沒有一天不想着要逃離這個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