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對清朝的影響:推崇關羽穩蒙古,招攬明將奪天下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自從成書以後,一直受到世人的追捧,不僅僅是受到中原漢族人民的喜愛,在關外的滿族中也是廣泛傳播,並且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清朝統治者十分重視《三國演義》,愛新覺羅家族自努爾哈赤起就與《三國演義》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不僅從中學習用兵之法、治國方略,而且還學習《三國演義》來搞外交。
其中,清朝在穩定蒙古各部時,更是把《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與關羽的關係演繹的淋漓盡致,起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作用。
據清末光緒年間舉人徐珂所著《清稗類鈔》卷六十四“喪祭類”中,有這樣一條記載:
本朝羈麼蒙古,實利用《三國志》一書。當世祖之未入關也,先征服內蒙古諸部,因與蒙古諸汗約為兄弟。引《三國志》桃園結義事為例,滿洲自認為劉備,而以蒙古為關羽。其後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攜貳也,於是累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以示尊重蒙古之意。
是以蒙人於信刺嘛外,所最尊奉者,厥惟關羽。二百餘年,備北藩而為不侵不叛之臣者,堵在於此。其意亦如關羽之於劉備,服事惟謹也。
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清軍人關前先征服了內蒙古各部,為了籠絡剽悍善戰的蒙古人,清朝統治者仿照《三國演義》裏的“桃園三結義”,與蒙古各部的汗結拜為兄弟,稱滿族是劉備,蒙古族是關羽。
後來滿清入主中原後,為了鞏固這種兄弟之盟,清政府不斷加封關羽,最後竟給他加了長達二十六個字的封號,想用這種辦法鞏固滿、蒙的聯盟,鼓勵蒙古人以關羽為榜樣,像關羽效忠劉備那樣效忠大清王朝。
愛新覺羅氏的這種做法,得到了一些蒙古族上層人士的支持。1688年,漠北蒙古由哲布尊丹巴率哈爾哈部歸清。此後,各世哲布尊丹巴均受清政府冊封,成為統治外蒙古的主要支柱。
康熙三十年(1691),為了削弱哲布尊丹巴的影響,清王朝有意扶植起另一個蒙古宗教領袖章嘉喇嘛為“呼圖克圖”、“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總管內蒙古佛教事務。
第二代章嘉呼圖克圖(1717-1786年)在清廷的鼓勵下,用藏、滿、蒙三種文字編寫禱詞,把漢族的關聖大帝同蒙古人信奉的西藏黃教的三大神扯到一起。
到十八世紀末,清廷還出錢資助建造關帝廟,作為旗人官員的監護神。這樣一來,關帝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最後和西藏以及蒙古傳説中的英雄格薩爾王的化身“毗沙門天”地位相當。
這時,漢人中流傳的關於關帝的種種傳言也被譯成蒙文,進一步推動蒙古各部落對關帝的信仰。到了19世紀下半葉,關帝信仰在蒙古差不多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清廷支持的蒙古喇嘛們乾脆就把關帝和格薩爾汗一併奉為佛教的守護神。
由於清王朝的大力推行,加上蒙古上層宗教人士的支持,於是便出現了《清類鈔》中所説的蒙古人於信崇喇嘛外最尊奉關羽的情形。
清軍在入關之前,受到了明將袁崇煥的頑強抵抗,清太祖皇太極也特別喜歡《三國演義》,他從裏面套搬“蔣幹盜書”一幕,成功策劃出一出反間計,讓崇禎帝親自下令殺害了他們最頭痛的對手袁崇煥。
後來,皇太極為了招降明朝將領,繼續運用了一些從《三國演義》中學來的方略,並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皇太極在入關之前大力推行攻心方略,他仿照曹操籠絡關羽的辦法,制定了對明朝降將的優待條件,不僅論功行賞,而且明確規定: “凡一品官以諸貝勒女妻之,二品官以國中大臣女妻之",此外,還要“每五月一大宴”。
明朝總兵祖大壽駐守大陵河時,他又模仿“桃園結義”的故事,欲與祖氏結為異姓兄弟,他在給祖大壽的信中説: “且朕之夢寐,欲時於將軍相會,未識將軍意見與否耳?昔劉關張之三人異姓,自立盟以後,始終不渝,名重萬祀,至今稱焉。將軍其見斯而速答之。”言辭十分懇切。
據羅氏《史料叢刊》記載皇太極對祖大壽是務得其心的,他明令部下,對祖氏“可擒則擒,可縱則縱”,所以後來儘管祖大壽偽降,皇太極明知其意,仍作出姿態,任其自返。
後來祖氏率兵屢與清軍作戰,直到錦州即將陷落時才再次投降,皇太極不但不予追究,而且還任命他為總兵,從而使其降心歸服。
皇太極顯然是受了諸葛亮“七擒盂獲”的啓發。與以前的謀求結義一樣,清朝統治者的這類感情投資,都是想充分發掘祖大壽之類的明軍叛軍,達到瓦解明軍、最終稱霸中原的目的。
除祖大壽外,還有吳三桂等人,也都是先後在愛新覺羅氏的攻心策略下,被軟化、被收買,最後成了清軍的得力干將。
此外,愛新覺羅氏收服洪承疇一事與劉備得黃忠也頗為相似。松山一役,清軍計誘崇禎帝對戰略作出錯誤的估計,於是盲目催戰,使守將洪承疇不得不放棄既定的堅守戰術,倉促應戰,結果兵敗被俘。
皇太極擒拿到洪承疇後,極為高興,他學劉備待黃忠的樣子厚待洪氏,且不聽他人中傷之言,專用到底。洪承疇感其知遇之恩,乃開始竭盡全力為清人效命,之後在招撫江南、平定閩浙、最終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僅對上述這些大將如此,對那些官職不高、身份不顯之人,只要可用,他們也會屈尊相就, 《清太宗實錄》中記載的皇太極“欲與孔有德行抱見禮”一事即是如此。
當初孔有德只不過是明朝的一名小小參將,眾官見皇太極對他如此器重,覺得太失身份,大為不滿。
皇太極見狀,不得不對部下進行一番開導、教誨,他引用《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説: “張飛尊上而凌下,關羽傲上而愛下,一恩遇之,不亦善乎!”
皇太極一語道破“天機”,原來,他那種種親密的姿態,都不過是為了示恩,是要用廉價的感情投資來達到讓明朝降將忠心耿耿地為自己賣命而已。
總之,清朝統治者大都喜讀《三國演義》,又善於揣摩行事,往往能將《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成功的經驗用到現實之中,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些事例充分説明,《三國演義》對清朝的影響相當的大,從入關之前就已經學會穩定蒙古各部,入關後又學習《三國演義》,籠絡明朝降將,從而利用這些明朝降將順利地奪取了天下。
本文參考自:《三國閒譚》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