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得澄清一個問題:韓信加入劉邦團隊之初,是不是在紙上談兵。
如果不看韓信以後的戰績,完全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韓信這小子就是在紙上談兵,而且談得神鬼莫測。不僅紙上談兵忽悠住了蕭何,而且還紙上談兵忽悠住了劉邦。
任正非辭退北大高材生的故事:
一個到華為工作沒兩個月的北大畢業生,就給任正非遞交了一份洋洋灑灑萬餘字的建議書。任正非批覆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
劉邦四月份入蜀,八月份就打回關中。所以,在漢中拜為大將軍的時候,韓信加入劉邦集團,也沒超過兩個月。
韓信生於公元前231年,到前206年,也就25歲,年紀不算大,沒機會證明自己有多牛。
之前,他一直在項羽團隊,沒受重用,既沒打過大仗、也沒打過硬仗,因為項羽不給他機會。
韓信見劉邦,與北大高材生上書任正非,都是一樣的場景。因此,説他紙上談兵,這不過分。
1.韓信為什麼能夠忽悠住蕭何與劉邦
對於創業團隊,什麼最重要?
當然是人才,有了力挽狂瀾的人才,不僅可以打開局面,而且還能吸引天使投資。
劉邦集團就是一個創業團隊,而且還遭遇到了危機,就是他們這夥人被項羽集體貶到了巴蜀。
所以,此時的劉邦集團,要錢沒錢、要地沒地,他們只能依靠天降奇才和精誠團結。
這個時候,蕭何向劉邦推薦了韓信。而在蕭何之前,夏侯嬰也向劉邦推薦過韓信。但是,蕭何與夏侯嬰,都沒見識過韓信的真本事,沒見識過韓信怎麼帶兵打仗。韓信全部的資本,就是一張嘴,也就是紙上談兵。
但是,必須得佩服韓信,就是靠一張嘴、就是靠紙上談兵,韓信折服了蕭何與夏侯嬰這兩個沛豐集團的核心骨幹。而韓信的全部手段,完全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就是:忽悠。所以,韓信比打仗更厲害的才華,就是忽悠。
劉邦集團是創業團隊,所以需要人才。而劉邦團隊還遭遇到了危機,所以需要籠絡人才以實現團結。
要籠絡人才就不能在沛豐集團內部做文章,因為沛豐集團是劉邦的支柱力量,再怎麼籠絡也實現不了團結隊伍的目的。
韓信不屬於沛豐集團,他是山東才俊,所以重用韓信就可以得到沛豐集團以外人員的支持,劉邦集團也就可以獲得團結。
創業隊伍需要人才,團結隊伍需要重用沛豐集團以外的人才,韓信又有着一項忽悠人的強項,所以韓信成為了劉邦集團的大將軍。這絕對是破格提拔,而且是破了天大的格。所以,韓信拜將,選賢與能的意義不大,而團結隊伍的意義更大。
但是,劉邦和沛豐集團全是傻子嗎?他們任命一個大將軍就這麼草率嗎?其實,這個時候沒必要把劉邦和蕭何這夥人想象的太厲害。劉邦的出身就是一個亭長,而蕭何的出身就是一個縣吏,他們都不算見過什麼世面的人。而韓信憑着自己在項羽集團混過的經歷,再加上確實有點才學,所以忽悠蕭何、夏侯嬰和劉邦等人,他遊刃有餘。
2.韓信為什麼沒有遭遇馬謖和趙括那樣的結果
馬謖和趙括,僅是一次失敗。但是,失敗的太大,丟了性命也丟了以後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只顧情懷而不顧理性地説他倆都是紙上談兵。
但是,韓信就比他們幸運太多。原因就是劉邦集團太厲害。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於是韓信帶着劉邦大軍衝出巴蜀、掃蕩關中。
但是,歷史根本就不是這個腳本。韓信的首次戰爭策劃,就是徹底的失敗,跟趙括和馬謖一個樣子。
明修棧道,燒得是哪條道?
關中入漢中,總共五條古道,由西向東依次是陳倉道、褒斜道、駱穀道、子午道和庫穀道。
駱穀道,到三國時期才出現在史書上;庫穀道,到唐代才開發。所以,在劉邦面前只有三條古道,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和子午道。
但是,史書上記載有問題,就是劉邦入漢中、燒棧道,到底是燒的是褒斜道還是子午道。看《高祖本紀》,應該是子午道;看《留侯世家》,應該是褒斜道。
但是,這無關緊要,劉邦命樊噲率軍一萬去搶修的棧道,要麼是子午道要麼是褒斜道,都在陳倉道以東。
而劉邦明修棧道的目的就是要把章邯的主力引至東面的子午谷或斜谷。這樣劉邦主力才能悄悄地從西面的陳倉道偷襲進關中。
如果這一切都是韓信的設計話,那麼韓信就真該死。因為章邯根本沒有中計,主力軍團就在陳倉道大散關等着劉邦呢。
翻山越嶺而來的劉邦大軍,遭遇到了據關而守的章邯主力。進不得進,因為進路被章邯封死;退不得退,因為章邯大軍可以追殺。
韓信把劉邦大軍帶入了絕境。但是,劉邦的運氣真好,一個叫趙衍的人,在漢中的時候才加入劉邦團隊,他知道一條小路可以繞過大散關進入關中。
於是,劉邦的一支奇襲部隊在嚮導趙衍的帶領下繞到了章邯主力大軍的後面。從天而降的漢軍,立時就把章邯大軍給嚇壞了,而這支奇襲部隊又真得能打,擊潰了章邯大軍,幫着主力打通了陳倉道。
所以,被拜為大將軍的韓信,首次戰爭策劃,就遭遇了失敗。然而,劉邦的好運氣、趙衍的好向導,以及劉邦集團真得能打,才轉危為安、取得陳倉之戰的勝利。
另外,按照韓信對劉邦所説,只要劉邦大軍衝出漢中、抵達關中,關中就可傳檄而定。可是,事實上,關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傳檄而定,劉邦在這裏苦戰了小半年,才基本搞定關中。而且,到楚漢成皋大戰之時,章邯還在關中廢丘堅守着。最後是劉邦從前線返回關中,水淹廢丘之後,才徹底結束了關中戰事。
所以,陳倉之戰以及關中之戰,韓信接連失策。如果讓韓信自領一軍,去執行他的戰略企劃,韓信可能在陳倉道就戰死了。後世也就再多了一個紙上談兵的笑柄。
而韓信之所以沒有遭遇馬謖和趙括的結果,就是因為他跟對了一個好主公,劉邦這個人太厲害,化不可能為可能;還有就是韓信加入了一個好團隊,沛豐將領和劉邦的軍隊真得很能打。
3.趙括和馬謖敗在了哪裏
一次大戰可以定勝敗,但不能因為一次大戰而判定誰是名將、誰是庸將。
初出茅廬的趙括,在長平之戰,遭遇的對手是誰?
一個是秘密換將而來的戰神白起,趙括以及趙軍,甚至趙國朝堂,都沒想到來的人是白起。
而白起還不算,另一個人更厲害,就是秦昭襄王。秦王親自跑到河內督戰來了。主公來了,會是啥結果?
整個秦國總動員,整個河內郡超級動員,上至六十、下到十五,只要是還能搬磚的秦國百姓全都動員了起來。就衝這兩個人、就衝秦國這麼拼命,趙括是不是紙上談兵根本不重要,趙軍必敗。
而且,趙括跟的是什麼人?趙孝成王和整個趙國朝堂,以及趙氏貴族們,根本就沒有為長平之戰做足準備,物質準備和兵力準備沒做好,就是戰略策劃也沒想好。趙括在這麼一羣人的指揮下去打仗,他就是韓信在世也沒戲。
趙括如此,那馬謖呢?
馬謖的主公是諸葛亮,你不能説諸葛丞相是白痴。這個人要戰略有戰略、要戰術有戰術,而且打起仗來謹小慎微,一定要把敵人算到骨子裏才會拍板。所以,馬謖自己確實有問題,就是固執己見的上山築壘而沒有當道紮營。
但是,還得分析一下馬謖的對手,也就是得看馬謖在跟誰較量。
馬謖的對手是從荊州戰場調過來的名將張郃,出了名的快馬將軍。而且張郃所部,不僅是曹魏的精鋭部隊,而且以騎兵為主,推進速度特別快。
不僅馬謖沒想到張郃會來得這麼快,估計諸葛亮也沒想到張郃會來得這麼生猛。馬謖剛在山上築壘,張郃就到了,基本就沒有給他檢視陣地和準備物資的時間。到了之後,就截斷水源,然後就是死命地幹。
非但張郃來了,曹魏皇帝曹睿親赴關中、坐鎮長安,而且曹魏集團根本就不鳥孫權一眼,知道他也折騰不出什麼大事。
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遭遇的是魏國絕對主力的抵抗。對,是抵抗,而不是進攻。本來蜀漢的實力就在曹魏之下,現在人家是皇帝也來了、名將也來了,而且集結了能集結的全部精鋭,甚至都不是進攻而只要防守、收復失地。
那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還有機會嗎?有是有,就是快速結束隴右戰事,十萬蜀漢大軍佔據六盤山的主要關隘,反攻為守。但是,曹魏沒有給他們機會,而馬謖就是一個倒黴的棋子,要承擔首次北伐失敗的全部罪責。
總結: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名將必須得會紙上談兵,因為戰爭是複雜遊戲,比得不是力量而是智慧。你連説都説不出來,還怎麼調兵遣將、臨場應變。韓信有這個本事,趙括和馬謖也有這個本事,否則不會被重用。
但是,戰爭勝負,難以逆料,你根本計算不到全部細節,但每一個細節卻都可以決定成敗。韓信,是打出來的名將,但並非算無遺策。而馬謖和趙括,也不能就判定為庸才,只能怪他們的運氣太差。所以,名將得有運氣,起碼不能剛出場就被無名小卒一箭射死。
而最大的運氣可能就是趨勢,名將得看處在什麼樣的趨勢之中。佔定關中的劉邦和劉邦集團,就處於一種上升趨勢。在這種趨勢中,韓信才有可能成長為名將。如果是在下降的趨勢,韓信就是再厲害,也沒有成為名將的機會。至於趙括和馬謖,他們真得很悲催,自己所在的集團就是在下降趨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