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又補鋅的營養高湯,寶寶秋冬滋補不能少。身邊有朋友的寶寶長得瘦,各種擔憂,聽説秋冬合適貼“秋膘”,特地來問我,到底吃什麼好呢?我説,如果只想給孩子長一身肥肉,那就多吃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如果想讓孩子真正健康,那就推薦多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道合適秋冬滋補、營養密度高又不油膩的營養高湯——牡蠣豆腐菌菇湯。”
牡蠣豆腐菌菇湯
一、用料
主料:牡蠣、蟹菇、豆腐適量
輔料:香菜適量 鹽 適量
工藝:煮
難度:初級入門
口味:鹹鮮味
準備時間:10分鐘
製作時間:小於30分鐘
二、做法步驟
1、準備食材。
2、蟹菇洗淨。
3、豆腐洗淨切塊。
4、大火水燒開,下蟹菇。
5、下豆腐煮5-7分鐘。
6、最後下牡蠣煮3分鐘即可。
7、最後下適量的鹽、香菜,不喜歡吃香菜的下點葱也可以。
中新網昆明10月25日電 (陳靜 崔汶)日前,雲南省騰衝市騰越鎮小羅綺平村發現了一株巨大口蘑,一時成為當地的火爆“景點”,參觀人數最多時接近3萬人次/天。記者25日從騰越鎮政府獲悉,該株野生口蘑終於迎來“大結局”,被當地村民拔除並捐獻給騰衝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製作標本。
發現“野生蘑菇王”的當地村民劉定森告訴記者,本月19日,他閒來無事前往山上找雞棕(當地一種可食用菌類),無意間發現了巨型菌株。“這個菌株高84cm,莖幹24cm,菌株團型直徑32cm。”劉定森笑稱,村裏80歲高齡的老人也未曾看到過如此大的菌株。
記者聯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後獲悉,該株“野生蘑菇王”系口蘑,無毒、可食用。
“野生蘑菇王”消息發佈於網絡後,這株巨大的野生蘑菇迅速“躥紅”,引來十里八鄉的民眾前往參觀。由於“遊客”過多,途經該地的公交車司機貼心地在車窗上貼了“羅綺坪看蘑菇”字樣,方便外地遊客前往觀看,部分參觀者還向“野生蘑菇王”投幣祈福。
“前幾天我慕名前去看了巨型菌株,現場很火爆,有專人在現場維持秩序。”市民姚茂科稱,他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的野生菌,感覺很神奇。
騰越鎮金源社區黨總支書記吳佔奇説,發現菌株後他便立即與村民代表開會商量,決定用木柵欄將菌株圍起,豎起“菌株三圍”牌,提示遊客不要觸摸、不要食用,以免中毒,並安排村民義務看護,使遊客有序參觀。吳佔奇稱,經媒體報道後,前來觀看的遊客人數劇增,僅10月24日一天,參觀人數已接近3萬人次。
“在滿足民眾好奇心的同時,我們也擔心會被過度解讀,其實該株菌子並非什麼‘神物’,希望民眾理性觀賞。”吳佔奇解釋,數量劇增的參觀者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此外,該菌株已開始腐爛,“與其讓它爛在地裏,不如交給相關部門妥善保管。”
25日凌晨1時左右,待參觀人羣全部散去後,當地村民自發組織將這株“野生蘑菇王”拔除,捐獻給騰衝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用於製作標本。(完)
(2017-10-26)
七彩雲南昆明10月18日訊(簡南俊)近日,男子消息稱,雲南省地區高品質野生菌黑松露上市。黑松露全身漆黑,不同於常見菌子,菌身個體渾圓,如雞蛋般大小,單斤達到上百元不等的價格,是一種高品質野生菌,藏於土下,生長方式略顯怪異。
黑松露是松露中的一種,顏色呈黑色,形狀近乎圓形,無明顯菌身和菌蓋,和常見野生菌外形存在極大差異,因生長環境苛刻,黑松露產量較少,不同於大眾野生菌。
在雲南省局部地區將黑松露稱為“豬拱菌”,原因便在於黑松露生長於土下,並不顯露於土層,找到“豬拱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刨開土層,進行尋找,有經驗的拾菌人,都會記錄撿到菌子的時間、地點和詳細方位,以便於尋找。
黑松露有着特殊的氣味,是一種生長於地下的野生菌,生長環境主要在大山脈地區。切開後黑松露,外表崎嶇不平,紋路清晰,有明顯印記,呈凸起狀,如雕塑一般,菌肉遍及黑色與白色的紋理,不同於常規野生菌。
對於黑松露的氣味,其氣味特殊,難以形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説紛紜。既有爽脆厚實的堅果口感,又含有野生蘑菇香。據瞭解,在雲南省地區,單斤黑松露達到上百元不等的價格。
(2017-10-18)
雲南野生蘑菇王現身是怎麼回事?近日,雲南騰衝市小羅綺坪村民小組竟然發生了一柱巨大無比的“野生蘑菇王”,這一稀奇事也是引得了十里八鄉的村民們前來一睹這蘑菇王的真容。那麼這蘑菇王究竟有多大呢?跟小編一起去看看。
10月22日,記者瞭解到,這幾株菌,最高已達到83.5釐米,單菌傘直徑就有40釐米,被當地村民戲稱為“大象腳”。當大量的照片流傳到網絡後,吃貨們也坐不住了,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到底能不能吃?”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專家表示,這是可以食用的巨大口蘑。
“野生蘑菇王”引眾人圍觀
在網上流傳的視頻及圖片中顯示,一朵呈不規則形狀的巨型蘑菇從土裏冒出,底部開始分成好幾朵向上生長,蘑菇正面看上去類似木紋呈灰白色,背面則有很多細小的褶皺,看起來十分水靈。目前,已經被人設置有圍欄保護起來,現場很多圍觀的人正忙着拍照,也有人在互相詢問這朵蘑菇的來歷。
在評論中,網友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這菌子到底能不能吃?”,有人回應稱“此物吃一口容顏永駐,吃兩口長生不老,吃三口就能去和嫦娥做伴了!”、“夠吃好幾天啦!”
10月22日下午,騰衝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此事。“現在騰衝人都在對此議論紛紛,附近村莊的村民都趕來圍觀看熱鬧。”針對外界流傳要將其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説法,這名工作人員還表示,他聽過社區的人説有這個打算,但是不一定會去申請,因為菌子的生長期比較短,可能等不了那麼長時間。
菌子中最高的一株已經有83.5釐米,菌傘直徑40釐米,而菌杆也有20釐米左右。
81歲村民找雞樅時發現大蘑菇
“我81歲的人,從來沒見過長得這麼大的菌子。”據發現菌子的當地村民劉定森介紹,10月19日,他在小羅綺坪後山的一處松林找雞樅菌時,發現了這朵菌子。它剛剛破土而出,於是老人決定先養着它,等長大了再採。第二天再來看時,發現竟然長大了許多,菌杆已經快有茶杯粗了,後來兩天都在瘋狂生長,菌傘也越來越大,不到三天便長到了現在的規模。菌子中最高的一株已經有83.5釐米,菌傘直徑40釐米,而菌杆也有20釐米左右。
劉定松説,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大菌王,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看,但他並不清楚是否可以食用,有沒有毒素。為此,他用木樁把它圍起來以免有人誤食,還用紙寫了一個告示,提醒前來參觀的村民不要隨意取用以防中毒。以後會把這個巨型蘑菇王一直圈養在那裏,任由其自由生長,供人蔘觀,“讓大家都來看個稀奇。”劉定松表示。
專家稱是可以食用的巨大口蘑
“我弄了一丁點在舌頭上嚐了一下,剛開始有點甜味,過了一會舌尖開始發麻,所以説這個菌子應該是毒菌,可能是生物特殊的條件產生變異,長成畸形了。”一位已經從事野生菌經營的從業者段一斌説。這到底是什麼菌呢?大家説眾説紛紜。
當日晚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告訴記者,經過辨認,村民發現的這株植物是巨大口蘑,主要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可以食用。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也是蘑菇王才生長了幾天,就已經是這個模樣了,那再讓它繼續生長下去會不會比人還高還威猛了呢?而且如果這株蘑菇可以食用的話,或許專家研究研究,以後咱們買一株蘑菇就夠吃好幾頓飯了吧~
(2017-10-25)
毒蘑菇很多種的...神經致幻是其中一種...有胃腸炎型,肝損傷型,還有溶血型,還有光過敏皮炎型(沒曬乾的鮮木耳)。只不過很多長得貌似食用菌的毒菌是神經致幻的...
不過大多數毒菌都來自鵝膏科,鬼筆鵝膏什麼的…野外的蘑菇還是不要採了...比如鹿花菌就和好吃的羊肚菌很像,然而前者有毒...真菌的分類學一直是微生物學的弱項...因為它們變化太大...種類太多...
所以很多野外採摘的蘑菇連專門研究食用菌的學者都搞不懂,所以還是養殖的靠譜啊!
(2017-10-22)
採蘑菇的季節到了,雲南人一年一度發野生菌財的機會又來了。可最近楚雄一位村民發現一窩雞樅之後,卻陷入了兩難之地。因為這窩雞樅所生長的位置,實在是太“嚇人”了,村民想要又不敢要。
如圖,這窩雞樅東不長西不長,偏偏長在了一個墳堆上。而且從外觀來看,這是一座新墳,泥土新鮮,墳前還沒來得及立上墓碑。
吃過野生菌或懂野生菌行情的人都知道,雞樅是一種價格不菲的菌類,很多以商業為目的的採菌人,都以採到雞樅為傲。所以看着這墳堆上幾十朵亮眼的雞樅,上述村民真是愛恨交加傷透了腦筋;要還是不要,一時難以定奪。
一般來説,對於一些特殊的事物,農村人還是有些忌諱的;比如長在墳頭的東西,你拔了或採了,現時倒也沒什麼,可一旦下了手,無論旁人或你自己都會覺得不吉利、不乾淨,事後或遭黴運。所以就算是這樣值錢的雞樅,一般人都不敢亂動。
(2017-10-19)
炭烤青頭菌天然淡雅小清新
青頭菌,雲南有種最傳統生態的吃法,就是這道炭烤青頭菌。青頭菌要選擇將開未開的小骨朵,選烤熟後,用手輕輕端起來,吮一口這吸天之精華,存地之靈氣長大的菌中之水 ,那種天然淡雅的口感,好似耳際邊常常想起的“蘇曼的夜晚”那些小調,讓人沉醉。
牛肝菌燒桂魚王對王
牛肝菌因肉質肥厚,極似牛肝而得名,它味道鮮美,食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名貴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世界性著名“四大菌王”之一。
鱖魚,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中的一種。肉質超細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狀,味道鮮美,實為魚中之佳品。著名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讚美的就是它。
菌子和海鮮,一個長在山上,一個長在水裏。從前可能永不能相遇。現在命運中的相遇,一口菌一口魚締造出不一樣的精彩!
砂鍋野生菌,環肥燕瘦菌姑娘
滾燙的砂鍋裏很多很多的菌姑娘,用泉水以文火精心烹製的湯底,極鮮、極香、極滑,好吃的秘訣是菌子不可以煮太長久!在吃菌之前喝一碗菌湯是一種極致的享受,菌香濃郁,養身延年,鮮美無比,男女老少,四季皆宜。
鮮花椒葉炒銅綠菌引燃清幽菌香
菌最好吃就是大火爆炒,時鮮花椒葉微麻的氣味配上青椒和蒜微辣的勁兒,豬油炒味道極佳!香味撲鼻而來。將花椒葉與菌子混合後,更好地提升菌子清香。
野生菌燒餅樸實到華麗的變湊
菌子的清新,混着麥香的外皮,層層遞進的香辣口感,充滿嚼勁的每一口都讓你的齒頰逸香,相同的美味菌子,因為不同的呈現方式,在舌尖演繹出樸實到華麗的變湊。
過橋松茸用吃過橋米線的方式吃松茸
松茸,號稱野生菌菇之王,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藥用菌,據説原子彈爆炸也不能阻止它的生長。
用雲南最樸素又最特色的做法吃松茸——過橋。
乾巴菌披薩完美的中西合璧
乾巴菌是雲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中國其他省份及國外都無法生長。雲南人就是十分愛吃它,上千元一公斤照樣有人吃!
乾巴菌香味濃郁、滋嫩香甜、肉質堅韌,乾燥,回味醇香綿長,嚼味無窮。
比薩餅底外層香脆、內層鬆軟。足量的奶酪在披薩餅上拉出長長的絲,那也是讓享用的人,齒頰留香、無限滿足的關鍵。
純正的奶酪和乾巴菌獨特的碰撞,十足霸氣,萬分誘人定要叫上好朋友來一起“消滅”。
菌香雞軟嫩的絕妙搭配
軟嫩的土雞搭配鮮香的野生菌,不僅口感雙絕,在夏天食用更是口感與養生的絕妙搭配。外酥裏嫩,老少皆宜,趕快來品嚐吧。
(2017-10-17)
夏末秋初,一陣雨後,湘西迎來了蘑菇生長的高峯期,特別是深受湘西民眾喜愛的“樅菌”在今年也迎來了它的大年,產量大增,隨之而來的便是湘西火爆的蘑菇市場(小編今年在學校食堂都能夠吃到“樅菌炒鴨肉”這道風味獨特的美味了,往年都是別指望了,死貴死貴啊)。
乘着週末,小編跟隨老師一起前往花垣縣的麻慄場,對當地的野生蘑菇市場進行調查,瞭解當地食用野生蘑菇種類,同行的還有幾位想買些山貨的老師。
麻慄場是個處在丘陵之間的小鎮,相比與湘西的保護區裏那些個層層疊疊的大山來説,這裏地勢較平坦,田地較多,隨處可見都是美麗的田園風光。
到達趕場的那條小街時,趕場已到了後半場了,雖然依舊是人擠人,時而摩托竄來竄去,但是交易已經接近尾聲。
我們從頭走到尾,好的樅菌早已不見蹤影,只有些個小、破碎的樅菌了,導致要來買樅菌的老師們有些小失望。問了好幾個攤位,老闆都是聲音很大、近乎吆喝地和我們講:“這個時候哪還能買到樅菌咯,早賣光了,你們來得太晚咯。”
雖然樅菌沒看見多少了,但在幾位老師挑其他山貨的時候有了額外的收穫,發現了當地百姓售賣的其他幾種野生蘑菇。
“火炭菇”
菇如其名,這一類蘑菇受傷後會變黑,老後變得就似木炭一般。小編之前就在野外拍到過一種已經老了的“火炭菇”,就像是烤焦了一般。
之所以説是一類,因為自然界中多種蘑菇都會有類似的變化。當地人賣的“火炭菇”黑乎乎一筐,乍一看,好像就是一種,但仔細一對比,觀察它們的菌褶與菌柄等形態學特徵,我們能確實是兩種不同的蘑菇混在了一起。
(在菜市場上售賣的“火炭菇”)
(一筐“火炭菇”中的兩種大型真菌)
雖然賣蘑菇的大叔説這些蘑菇他們都是自己吃過,而且還覺得味道比樅菌都還好,但是小編在這裏要提醒大家的是:據相關菌物資料,這兩種蘑菇是不建議食用的,因為稀褶黑菇對部分人員會導致腸胃炎型中毒,也就説這種蘑菇是對部分人羣是有毒的,而密褶黑菇也有中毒的記載。
但需要我們警惕的是,自然界中還有一種“火炭菇”—亞稀褶黑菇是一種劇毒蘑菇,會造成橫紋肌溶解型中毒,嚴重的話會造成死亡。三種蘑菇菌蓋顏色、大小相似,因此在野外容易弄混。
三種蘑菇形態特徵及區別如下:
密褶黑菇
Russula densifolia Secr. ex Gillet
形態特徵:
菌蓋寬5.5-10cm,初扁半球形,後中部下凹,呈淺漏斗形,初期污白色,後變為灰褐色、褐色、黑褐色,邊緣內卷。
菌肉白色,傷後變紅色,進一步變黑色。
菌褶直生,白色,很密,受傷變紅褐色,老後黑褐色。
生境:夏秋季於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地上羣生,分佈廣泛。
分佈:中國各地。
毒性:可食,但也有中毒的報道,應慎食。與劇毒的亞稀褶黑菇形態上極為相似。
稀褶黑菇
Russula nigricans Fr.
形態特徵:
菌蓋寬6-15cm,初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下凹,污白色至黑褐色,濕時黏。
菌肉灰白色,較厚,傷後先變紅褐色,後變黑色。
菌褶厚而稀疏,不等長,傷後變紅色,後變淺黑色。
生境:夏秋季於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地上羣生。
分佈: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毒性:對部分人員會導致腸胃炎型中毒,且易與劇毒的亞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相混淆,應避免食用。
亞稀褶黑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
形態特徵:
菌蓋淺灰色至煤灰黑色,直徑6-11.8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狀,表面乾燥,有微細絨毛,邊緣色淺而內卷,無條稜。
菌肉白色,受傷處變紅色而不變黑色。
菌褶直生或近延生,稍稀疏,不等長,厚而脆,不分叉,往往有橫脈,白色,傷變為紅色後不變黑。
生境: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及混交林地上分散或成羣生長。
分佈:南方省份多有分佈。
毒性:造成橫紋肌溶解型中毒,情況嚴重會導致死亡。
雞油菌
雞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又叫雞蛋蘑、杏黃菌等。此菌子實體肉質,喇叭形,杏黃色至蛋黃色,有明顯的杏香,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 、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具有清目、利肺、益腸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預防視力下降、眼炎、皮膚乾燥等病。
“青頭菌”
變綠紅菇
又名青頭菌,菌蓋:直徑3-12cm,淺綠色至灰綠色,常有綠色斑塊。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較密,等長,近直生或離生。
味道柔和,無特殊氣味,炒吃味鮮美。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2、尼克酸等營養成分,對緩解眼疾、肝火盛、憂鬱症、痴呆症皆有效果。
後面兩種只在一個大叔的攤子上發現了少數幾個,老師很是驚喜,全部買下後,向大叔諮詢了一下這兩種蘑菇的銷售量,結果沒想到這兩種在雲南十分著名的菌子他們賣得很少,雖然採蘑菇的人家都有吃,但是城鎮上沒吃過的居民一般都只是吃樅菌,很少買這些菌子。
就此次調查發現的蘑菇來説,“火炭菇”是較為危險的大型真菌,建議大家應當謹慎對待,無論是市場上售賣還是在野外採集,應當準確地辨別。而後兩種則是相當美味的野生食用菌,而且這兩種蘑菇形態特徵明顯,不用擔心和有毒蘑菇弄混,在野外不要錯過噢。
原文標題:《野生蘑菇市場調查之花垣麻慄場》 編者有修改
(2017-10-26)
2017年10月22日報道,雲南騰越鎮金源社區小羅綺坪樹林邊上發現一朵巨型菌子,是村民劉定生老人在附近找雞公式時發現。經仔細測量,這簇蘑菇最高有94.3釐米,未完全展開的菌傘直徑達34釐米,厚3.8釐米,菌桿直徑17.2釐米,總重量估計達到了100斤左右。來源:雲南網
據社區居民介紹,去年在巨型蘑菇附近就發現過這樣的蘑菇,只是沒有這麼大,僅30釐米左右高。發現該巨型蘑菇的劉定生老人也高興地説:“活了80多年,還沒見過這樣大的菌子,真神奇。”
有識貨的老鄉説,此菌叫做北風菌,又名冷菌。它大多叢生在闊葉的枯木上,如榆樹和色樹等,大多數主根分支,一個菌根分出四至五朵菌傘,鮮嫩期傘蓋呈白色,逐漸變成淡黃色、金黃色,故又稱玉皇蘑或皇蘑。
經初步鑑定,該神秘蘑菇為巨大口蘑,可以食用。目前,金源社區已在蘑菇四周圍上了簡易圍欄進行保護,禁止參觀人員觸摸,防止人為損壞。“今天早上村民才發了朋友圈,到下午已經有近萬人來看熱鬧了,還有很多人打電話問我是不是真的。”
金源社區支書吳佔奇告訴記者:“我們準備邀請專家來進行深入鑑定,如果可以,我們還打算申報世界上最大野生食用菌口蘑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7-10-24)
這是藍色蘑菇新種“勐宋粉褶菌”(資料照片)。中科院團隊在雲南發現一藍色蘑菇新種,命名為“勐宋粉褶菌”,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土耳其植物學雜誌》上。 新華社發
中科院團隊在雲南發現一藍色蘑菇新種,命名為“勐宋粉褶菌”,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土耳其植物學雜誌》上。
“勐宋粉褶菌因其全身和菌柄都呈淡藍色。”論文作者之一、項目總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許建初20日告訴記者,勐宋粉褶菌具有圓錐形到平圓形的菌蓋,黃棕色的菌絲。科學家通過植物界的“親子鑑定”法,包括形態、分子的比較,確定了這一新種屬於傘菌目中的粉褶菌屬。
許建初解釋説,雖然“勐宋粉褶菌”是藍色蘑菇,但它仍具有粉褶菌屬的典型特徵,即:菌褶呈粉紅色,只不過全身包括菌柄在內都呈藍色,這使得它明顯區別於其他同類,也格外吸引人們眼球。
據介紹,粉褶菌分佈廣泛,從熱帶雨林、温帶森林到高山森林甚至北極都有它們的蹤跡。近年來,隨着我國分類學研究的深入開展,不斷有粉褶菌的新種在我國南方地區被發現。(記者嶽冉冉)
(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