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篇丨不教孩子如何正確“爭”與“讓”,他真的會吃虧!

中國有句老話叫“吃虧是福”,被如今的一些中國父母一一顛覆——他們吶喊:時下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所謂謙讓、寬容、忍耐已不適用於下一代,我們的孩子對外不用謙讓,不能吃虧,因為那樣只會令自身利益受損。

身為一個母親,我同時也疑惑着,到底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是學會吃虧還是習慣爭搶?

上個週末,朋友一家三口來我家做客。吃過午飯,我給孩子們準備了一盤草莓吃。

朋友家的兒子特別喜歡吃,一個接一個,女兒卻表現得很謙讓,不緊不慢地吃着,絲毫沒有去爭搶的意思。

眼看草莓快都被朋友家孩子吃完,我提醒女兒説:“想吃就趕緊去拿,不然就沒有啦!”

於是,女兒將盤子裏最後兩顆草莓拿起,正巧這一動作,被朋友家兒子看到了,他飛快地跑到桌子旁,嘴裏嘟囔着:“草莓呢?我要吃,我要吃。”

還沒等我開口説話,女兒就將兩顆草莓放在了盤子裏,小男孩順勢拿起就塞進了嘴裏。

看到女兒如此舉動,我有點驚訝:怎麼會把已經到手的草莓又讓給別人呢?

朋友在旁邊卻一個勁兒地誇讚我女兒,“你孩子真棒,才兩歲就會分享。”

但我還是想知道女兒的真實想法。

晚上哄女兒睡覺的時候,我問她:“寶貝,你喜歡吃草莓嗎?”

“喜歡啊。”女兒望着我。

“那你怎麼想着要把草莓讓給哥哥呢?”

“讓他吃。”女兒笑着説。

“但你讓給他之後,你就沒有了,怎麼辦?”我緊接着問。

“沒事。”女兒坦然地回答道。

女兒一句輕輕的“沒事”,像一縷清風掃清了我內心的疑慮。很感動,很温暖。既然我瞭解了孩子的初心,她願意將好東西分享給小夥伴,並且並無後悔之意,我又何必覺得她那樣做會吃虧呢?

也許草莓對她來説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自己內心的表達。

那天下班回家,路過一家幼兒園。正巧趕上孩子們放學,大家都接二連三地跑到對面的滑梯那玩兒。

一個小男孩正試着從滑梯下面走上去,剛走到半截的時候,另外一個小女孩突然從滑梯上面滑了下來。還沒等家長反應過來,兩個孩子就撞在一起,小女孩的身體壓在了小男孩的身上。

被壓着的男孩站起來後就大哭,他的媽媽氣勢洶洶地朝着女孩就罵:“怎麼這麼不小心呢,看到別人在往上面爬,你還要滑下來,不長眼睛啊?”

大聲的訓斥嚇得原本就委屈的小女孩哇哇大哭。

這時候,原本不作聲的男士説話了:“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應該由他們自己解決,你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訓斥我的女兒!”

然後把女兒攬在懷裏安慰着:“別怕,有爸爸在!阿姨訓斥你是不講理的。以後我們也要注意,滑滑梯的時候看看下面有沒有其他小朋友。”

這位爸爸耐心的安慰,讓小女孩的哭聲慢慢小了下來,也維護了小女孩在眾人面前的自尊。

我欣賞這位爸爸的做法,他並沒有以牙還牙的攻擊對方,而是果斷地先維護了女兒。

不少家長的理念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被人打了,就一定要打回來。

而事實上,那樣做可能撈不到什麼好處,如果遇到蠻不講理的“垃圾人”,你能保證這一時之快不會把孩子置於危險之中嗎?

“吃虧”到底是不是福氣?答案並不是絕對的。

何為“大虧”、“小虧”,每個人的評價標準有所不同。

我也逐漸明白,只要不危及孩子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嚴,這種源於外界的行為或語言致使孩子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稱為“小虧”。

適當吃點“小虧”,有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利的。

但凡事還應該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過”和“不及”都不行。如果涉及到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時,父母就應及時介入,避免孩子“吃虧”。

當吃虧變成莫大的傷害時,我們一定要給脆弱的孩子一個堅強有力的支持,幫他們走出陰影。

當然,在生活中常見的大多都是孩子們之間“你吃虧、他佔便宜”的小事,如何讓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吃虧”這件事,還需要家長適度恰當的引導。

◆首先,要接納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並不是每個孩子吃虧後,都會反擊。在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硬生生將孩子推上前,試圖培養他的勇敢,而是擁抱孩子,這也是修復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

當孩子哭的時候,我們要允許孩子宣泄情緒,而不是去斥責他,或者是不停地當着孩子的面去計較當時的吃虧事件,增加了孩子的恐懼情緒。

要知道,家長過度的焦慮和防禦,帶給孩子的不利影響,要比孩子偶爾吃虧本身更嚴重。

◆其次,將吃虧的事件講出來,幫孩子一起分析

孩子的思維都比較單純,也會很快忘記一件事情。

如果吃虧了,家長可以將整個事件的過程講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對錯,再將一些好的方法教給他,這樣下次在面對類似事情的時候,小朋友自己就會有辦法。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漁。

1、啓發孩子思考,該不該讓?

當和孩子一起在遊樂場玩耍時,如果遇到相互爭搶的場景,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是否該謙讓,為什麼該?為什麼不該?

與孩子就事論事,幫助孩子建立是非標準。

如果當時的情境是可以謙讓的,我們可以幫助他們體驗人際之間互惠互利的必要性,也可以通過講道理來引導他們的謙讓行為,當他們做出謙讓行為時,可以讚許,可以鼓勵,但不要強迫或引誘。

當孩子面對明顯不合理的被搶玩具的時候,要教會孩子説“不”,懂得拒絕。

曾在遊樂場看到一個小女孩搶小男孩手裏的玩具,小男孩看起來比較內向,把目光投向了媽媽。

他媽媽走過來對小女孩説:“妞妞,東西是浩浩先拿的,先來後到,如果你先拿到東西,浩浩搶你的,你也會不高興的,對不對?”

小女孩點點頭,把手裏的玩具鬆開了。小男孩也變得如釋重負,開心地玩起來。

當家長不在孩子身邊時,在遇到不合理的爭搶問題,要教會孩子自己去獨立爭取。原則有三個:

1.你與對方力量相當(如果對方不論在年齡還是身體上,遠遠超於自己,走開為妙,保護自己);

2.明確告訴對方,不行或者不可以;

3.適當推開或者還手。

所謂的分享並不是一味地退讓,所以,我們在教孩子分享的同時,也需要教孩子保護自己的合理權益。

教育篇丨不教孩子如何正確“爭”與“讓”,他真的會吃虧!

2、引導孩子在環境中遵守規則

孩子們之間是平等的,應引導他們在環境中尋找規則。

在公共衞生間小便時,引導孩子能排好隊等待,不要蜂擁而上;如果有迫切需求的要有禮貌地和別人説……

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孩子很難做到,需要我們家長在平日的言行中引導他們,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和謙讓心。

3、教育孩子遇事可以溝通協商

孩子之間發生爭執不可避免,關鍵是如何妥當的處理,可以試着教孩子學會和對方商量。

當小夥伴們為了某個玩具爭搶時,可讓孩子採取輪流玩的形式或石頭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過程中,為了工具爭執時,可引導孩子共同完成作品等等。

無論怎麼樣,生活中永遠都充滿着“這虧”或者“那虧”,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只有在不斷的修正過程中,孩子的內心才能得到歷練,變得堅強豁達、寬容大度。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10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篇丨不教孩子如何正確“爭”與“讓”,他真的會吃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