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重生的希望 軟銀輸血11億美元

WeWork重生的希望 軟銀輸血11億美元

作為共享辦公領域的代表企業,WeWork的經歷起起伏伏。據海外媒體報道,WeWork首席財務官Kimberly Ross在一份備忘錄中稱,軟銀已經同意向WeWork提供11億美元,助其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

軟銀輸血11億美元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當然也給WeWork的運營帶來壓力。Kimberly Ross表示,儘管受到疫情影響,WeWork二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9%,達到8.82億美元,但相較第一季度的11億美元收入仍有所下降。此外,公司的會員數量在二季度下降了12%。更有消息指出,WeWork二季度的現金消耗為6.71億美元,主要為1.16億美元的非經常性重組費用,其中包括與裁員相關的補償費用。

Kimberly Ross近日向員工發送了一份備忘錄,稱軟銀承諾向WeWork增資11億美元。“新的融資是軟銀繼續支持我們業務的標誌,該投資以擔保優先票據的形式進行,WeWork的可用現金和未準備現金承付款將增加到41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來自軟銀的11億美元資金,其數額與去年軟銀承諾向WeWork提供的一筆貸款相吻合。2019年10月,軟銀集團與WeWork簽訂協議,承諾向後者提供數額巨大的融資,除了15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以及總價高達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外,新債務融資即包括11億美元優先擔保票據、22億美元無擔保票據和17.5億美元信用證融資。不過,今年4月,隨着軟銀宣佈撤回30億美元收購要約,意味着軟銀不再有義務為WeWork提供11億美元的債務融資。隨後,WeWork宣佈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軟銀違反協議。

WeWork重生的希望

WeWork曾是高估值獨角獸的代表之一,2019年8月的時候WeWork還是新興企業獨角獸的現象級公司,估值一度達到470億美元,弘毅資本、軟銀集團、摯信資本、淡馬錫控股等均曾為其注資,WeWork還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招股書,而之後估值一路暴跌,並最後在當年10月撤回IPO的計劃。

今年5月,軟銀集團發佈的消息顯示,WeWork的估值已跌至29億美元,相較於巔峯時期的470億美元縮水了九成以上。EquityZen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Phil Haslett指出,2020年海外市場投資者會更留意“WeWork效應”,即更加關注企業盈利而非直接營收增長,同時也會更加關注企業的管理。與此同時,WeWork上市失敗顯示出投資者正趨於理性,不再盲從高估值。

去年10月,軟銀集團首席運營官Marcelo Claure開始擔任WeWork董事會執行主席。為重新獲得投資者的信任,Marcelo Claure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今年2月,Marcelo Claure公佈了他的五年重整計劃,短期目標是在2022年實現自由現金流回正,並在2024年進一步上升至10億美元。

今年7月,Marcelo Claure曾表示:在經歷了動盪的一年後,WeWork將於2021年實現盈利,較公司之前的預期提前一年。

不管是重生還是繼續燒錢,WeWork獲得“救命錢”,還是給共享辦公領域帶來了好消息,讓這個幾乎已經沉寂一年多的行業又一次出現了生機。值得關注的是,隨着創業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求靈活辦公的可能性,創業公司這一羣體的需求增加,WeWork二季度的創業公司會員比例為48%,較一季度略有增長。據Marcelo Claure介紹,疫情使得中小企業對靈活辦公空間的需求出現增長,隨着從辦公室辦公向家庭遠程辦公的轉移,對於那些希望遠程辦公或每週只使用幾天辦公空間的公司而言,WeWork提供的靈活辦公空間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5 字。

轉載請註明: WeWork重生的希望 軟銀輸血11億美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