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近日向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發出委託函,正式委託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開展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
這意味着除電力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步伐已經邁出。據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綠色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梅德文預測,如果未來碳交易市場從電力行業擴大到石化、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造紙、航空等8大行業,交易規模配額規模預計會到50億噸。
八大高耗能行業逐步納入
據瞭解,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委託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在水泥等建材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及基準值測算,組織建材行業碳市場運行測試,全國碳市場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相關研究,為主管部門和企業提供諮詢、診斷服務,組織和指導碳排放管理員培訓、評價,配合開展全國碳市場相關能力建設等多個方面承擔具體工作和開展各項服務。
除電力行業外,全國碳市場覆蓋範圍明確8個高耗能行業於“十四五”期間逐步納入,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全國碳市場總體設計專家組負責人張希良此前對記者提到,應儘快擴大碳市場行業覆蓋,最大化發揮碳價格的激勵約束作用。除了今年在電力行業進行全國碳市場交易運行,也可以爭取把水泥和電解鋁行業納入碳市場管理。
李高日前介紹,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圍繞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持續完善全國碳市場管理制度體系。
一方面,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進程,制定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規則,印發《企業温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等相關配套制度文件,完成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開展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配額分配,加強相關能力建設,力爭今年6月底前啓動上線交易。此外,還需建立健全温室氣體數據管理及履約相關工作機制。完善非二氧化碳温室氣體監測、報告和評估技術體系,推動實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動,繼續加大氫氟碳化物、氧化亞氮和六氟化硫排放控制力度。
地方加快推進碳交易市場建設
近期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負責人多次調研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及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建設工作。
首批2225家電企目前已經在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上完成開户資料審核工作。首個履約週期自今年年初啓動,至2021年12月31日截止。
按照安排,目前依託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在搭建全國的碳交易平台。近日浦發銀行攜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為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全國首單碳排放權(SHEA)、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組合質押融資。
2011年以來,國家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截至今年3月,共覆蓋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企業,累計覆蓋4.4億噸碳排放量,累計成交金額約104.7億元,是全球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在梅德文看來,中國即將啓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其中電力行業大約有35億噸到40億噸的配額,它的規模超過了歐盟的碳交易市場。如果未來碳交易市場從電力行業擴大到石化、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造紙、航空等8大行業,交易規模配額規模預計會到50億噸。
業內人士預計,2021年我國碳交易市場成交量或將達到2.5億噸,為2020年各試點交易所交易總量的3倍,成交金額將達60億元。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