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中秋假期剛過,空頭再次發威,給了重倉醫藥股的投資者一記重錘。
9月13日,CRO概念股大幅走低,康龍化成盤中跌超12%、凱萊英跌停,泰格醫藥、美迪西跌超6%、藥明康德盤中跌停。
截至發文,藥明康德跌幅約為9.95%,股價約為76.39元,總市值約為2261億元。
在網上,投資者紛紛吐槽:“真是後悔買了,割肉”、“出啥事兒了?這麼個跌法好怕怕喲”、“猝不及防,又吃了一碗大面”。
一般來説,當某個板塊或行業突然閃崩大跌,要麼是有負面消息出現,部分資金提前出逃;要麼是整個板塊的投資邏輯動搖,影響了市場做多信心。
實際上,CRO板塊基本面並不差。截至8月末,29家CRO概念股中,有21家保持正增長,佔比超72%。
以藥明康德為例,上半年實現營收177.6億元,同比增長68.52%;實現歸屬淨利潤46.36億,同比增長73.29%。
業績保持雙位數增長,股價卻表現一般。從年初以來,藥明康德累計跌幅超過35%,總市值蒸發超過1000億元。
當前,市場存在兩方面分歧聲音。
樂觀者認為,受益於工程師紅利、海外產業鏈轉移,CRO行業仍有較高成長性。根據機構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謹慎者認為,受指導原則文件發佈、宏觀市場等因素影響,CRO板塊或進入估值迴歸階段。
在去年7月初,《以臨牀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下發,對創新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CRO企業類似於“賣水人”,與創新藥行業景氣度關聯緊密。而隨着偽創新藥企對新規不適應,相關業務的訂單可能會受到影響,且部分藥企的融資難度也會加大。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醫療健康產業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583起,同比下降47%;投融資金額671億元,同比下降37%。
有媒體報道稱,現在不少藥企選擇開源節流,同時把更多精力放在已成熟的管線上。藥企們或許已經看到趨勢,隨着醫藥行業擺脱野蠻成長階段,未來往往是行業龍頭或者細分領域的強者才有競爭力。
再看藥明康德,自2018年5月上市後,該公司一度漲超12倍,成為二級市場的一隻白馬股。
而在股價階段高位,重要股東們卻進行了大筆減持。
在2021年5月14日至6月8日期間,藥明康德的原始股東上海瀛翊“偷偷”減持約1724.96萬股,套現金額為28.94億元。
後來,該股東因違規減持被證監會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2億元的罰款。“上海瀛翊違規減持”成為新《證券法》實施以來因違規減持被處罰的首個案例。
今年6月10日晚,藥明康德公告稱,因自身資金需求,實控人相關方擬減持不超3%股份。目前,減持時間過半,實控人相關方已經套現超22億元。
藥明康德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