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濕氣太重的8個症狀,寒冷季節簡單7招趕走濕氣,來看看吧
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是什麼?有的人説是快樂,有的人説是金錢,有的人説是家庭,但方醫師認為,這一切的基礎都來源於就健康的體魄,身體健康才應該是生命中最該看重的事情,關注方醫師,每天給大家分享健康養生知識,讓大家養成強健的體魄。
“濕氣”這個詞相信很多女生並不陌生,濕氣其實是人體亞健康狀態的表現。體內濕氣重會引發身體一些不良的連鎖反應,比如長青春痘、月經不調、痛經、手腳冰涼、肥胖等等,是危害女性健康的殺手之一。
那麼,濕氣從何而來?怎樣判斷體內有濕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濕氣到底是怎麼來的?
中醫學上:濕氣的產生分為外濕和內濕。
外濕,是因為外部環境潮濕,比如南方潮濕、陰雨天氣,如果長期處於潮濕環境中,很容易使得外界環境中的濕氣侵入體內。淺則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於關節,深則可入臟腑。如濕鬱肌表,可見惡寒無汗,發熱體酸,頭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濕阻經絡,則見肢體重着痠痛,或經脈拘急或痙攣等症狀;濕着筋骨成為濕痹,又可見肢體關節疼痛重着或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等症狀。而且濕氣一般都不單獨存在,與寒結合成寒濕,與熱結合成濕熱。
內濕,由於自身的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之證。主要症狀為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治宜健脾温腎利濕。
濕氣有什麼危害?
濕氣對人體的危害是隱蔽而緩慢,它一步一步的侵害人體的健康。
起初引起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發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女性的一些婦科病如白帶異常,瘙癢也與濕氣有關。
體內有濕氣的8大信號
怎麼判斷體內有濕氣呢?一旦身體有以下這些表現,大家需要注意了:
1、睡不夠、精神萎靡
即使睡足了6~8個小時,早上醒來後仍然覺得很睏倦、頭昏、四肢沉重、不願起牀,甚至覺得頭上有東西裹着、包着,讓人提不起精神,完全不想動彈,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也是體內有濕氣的一大表現。
2、皮膚油膩
濕氣重的人,臉上會出很多油,皮膚髮黃,還會長青春痘,嚴重時還會局部發炎瘙癢,起疹等。
3、舌苔黃中帶膩
健康舌頭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不滑不燥。若舌苔黃中帶膩,則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説明濕邪越嚴重。
4、關節痠痛
如果體內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5、消化不良
濕邪困擾脾臟,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6、肥胖水腫
濕氣重時,女人的小肚子會顯得腫大,而裏面並不是脂肪。而是濕氣跟脂肪混在一起,造成的虛胖的症狀。這是濕氣重,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
7、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濕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徵。
8、婦科疾病
濕氣重的女性,會出現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症狀。這是濕邪傷及人的腰以下的部位。
濕氣太重如何調理?
1、室內保持乾爽,防外濕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
其次,別穿沒有乾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的水分,吹乾頭髮。還要避免淋雨,別讓水分濕氣包裹着身體。
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抽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乾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
2、食療祛內濕
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蔘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另外,喜歡喝茶的人,到中藥店買些藿香、佩蘭、蒼朮泡茶,同樣有祛濕之效。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葱、蒜不僅是常用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可以嘗試在家裏煮一碗熱薑湯,用薑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5、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6、泡腳袪濕
説到除濕,足浴泡腳可謂最簡便實用的方法了。堅持熱水泡腳,可促進氣血運行,驅除濕氣、寒氣,舒通全身經絡,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7、中醫治療
如果自身濕氣過重,需要採取治療,可去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針灸或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