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粗口”掩飾焦慮?李想的理想汽車如何在夾縫中探路

以“粗口”掩飾焦慮?李想的理想汽車如何在夾縫中探路

俠之氣度,在於沉穩、篤定,胸中縱有萬千溝壑,面如平湖波瀾不驚。這也是一名成功企業家,甚至是創業者給人的印象。

但這樣“刻板”的印象,顯然不適合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

8月29日,成都舉辦了理想汽車用户日。作為新鮮出爐的百億美元市值公司掌舵人,李想出席該活動並激情發言。然而,一般活動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並沒有出現,當着眾多理想One車主的面,李想在台上突然“開罵”,炮轟同行的技術人員為“一幫搞臭技術的”,並稱同行毫無用户思維,以此力挺增程電動技術。

他現場多次發問:“為什麼不能是增程電動?”

現場炮轟似乎意猶未盡,隨後不久,李想再一次在朋友圈發文稱,“那幾個國內三流汽車企業的研發人員,建議你們多聽聽用户的需求,多幹點實事,多去體驗體驗產品。都是有正經工作的人,別收點小黑錢就沒完沒了的在知乎和微博上黑理想One和增程電動技術。”

用罵街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產品,證明自己的實力,雖然激進但往往譭譽參半,但這對於年近40歲的李想來説,已經不是第一次。

作為一個成功企業家和連續創業者,李想面對公眾不止一次地“罵街”。

今年年初,針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李想怒斥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為“詐騙犯”,並對後者“爆粗口”;此前,李想也在《贏在中國》節目中質問贏在中國CEO田寧,稱“這不是逼着我們去找一幫蠢蛋嗎?”

這樣口無遮攔的“大噴子”形象,對成立還不到5年的理想汽車來説,真的是好事嗎?本來可以依靠產品獲取好感的理想汽車,卻因此背上孱弱、心虛、氣急敗壞、毫無尊重感的標籤,是失分還是得分?

或許有關,或許無關的一個事實是,在李想“開炮”前後,理想汽車連續三日累跌超30%。直到9月1日,理想汽車才重回上漲區間,打破“跌跌不休”的魔咒。

值得疑問的是,爆粗口、罵對手,得罪同行,之後呢,李想想要什麼?

嘴硬的李想

近一個月來,李想兩次在公眾視野引起“轟動”。

第一次是在7月30日,理想汽車赴美上市的“雲敲鐘”儀式上。彼時,李想站在C位,見證了自己身價飆漲至143億元的瞬間,並在接下來的數日內佔領了各大頭條。

第二次則是此次“罵街式”的公開演講。在一眾粉絲和用户的目光下,炮轟同行,又一次佔據了頭條。

兩次轟動,原因不同,但都很“李想”。

和人緣奇好的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不同,熟悉李想的人,幾乎都有這樣一個共識——李想是一個敢説敢做、口無遮攔的人。

在做理想汽車之初,李想曾放出豪言:“造車不需要百億,10億美元就能實現盈利。”今年8月,在談到特斯拉時,李想稱,特斯拉憑藉“一輛445公里續航的車幹翻了一切”、“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不知道特斯拉贏在哪裏,因為贏的原因太初級了”。

被美團大佬王興青睞的李想,某種程度上確實有囂張的本錢。

自從創立理想汽車這一品牌,李想收穫了不少忠實用户,背後還站着上萬名車主。根據理想汽車公佈的數據,理想ONE在今年7月份售出2516輛,較6月份的1891輛略有提升,至今累計交付13193輛。

實際上,在身價百億之前,李想也是個不差錢的主。儘管前兩年虧損超過40億元,但理想汽車仍然拿了經緯中國、源碼資本、美團點評與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等一輪又一輪的融資,累計融資超過140億元。

不過,李想真的那麼底氣十足?似乎也未必。比如,今年4月,李想在面對“未來三年銷量KPI”的提問時,就選擇了避而不答。

另外再次翻出理想汽車的招股書,2018年、2019年,理想汽車淨虧損分別為15.32億元和24.38億。2020年上半年,理想汽車淨虧損1.52億元,其中第一季度淨虧損7710萬元,第二季度淨虧損7520萬元。

以“粗口”掩飾焦慮?李想的理想汽車如何在夾縫中探路

此外,自2019年末交付以來,理想ONE多次出現風險事件,包括自燃、斷軸、剎車失控以及漏水等多個問題。不過,理想汽車方面則表示,“車輛自身並沒有任何質量問題”。

打鐵還需自身硬。公開叫板特斯拉的李想,其理想ONE似乎還有待成長,但品牌形象最終還是建立在過硬的產品上的。有用户認為,“李想説的這幾句話給人的感覺,有點氣急敗壞了”。

走錯路?

靠嘴賤當不了企業家,做生意的,最終要靠產品力説話。

此次“罵街”中,同行抨擊“增程電動是個落後的技術”,成為李想爆炸的點。從李想的言論可以看出,其對於目前增程式電動技術的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增程式的本質,其實就是在一台純電動車的基礎上,增加用來發電的發動機,解決電動車裏程焦慮問題。不同於蔚來的換電,理想選擇了把發電系統帶在身上,只需要加油,發電機就能工作,這也成了理想ONE無里程焦慮的賣點。

目前,造車新勢力中,堅持增程電動技術路線的只有理想汽車一家,其他基本都以純電動技術路線為主。

正因為如此,這次“罵街”,徹底將理想汽車置於純電動、燃油車和“技術宅”的對立面。

尷尬的是,當外行都在為李想的嘴臭錯愕時,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只是李想的增程電動技術路線得不到業內的認可、政策的扶持,而導致的憋屈爆發。

一位業內有名的專家稱,理想汽車在打造出理想One之前,也曾嘗試過低速低續航的純電動小車項目——SEV項目,但最終,該項目“難產”,不僅政策不支持,同時,丟失的時間、打水漂的錢,都讓李想焦慮。

如何用一半的錢、一半的時間,拯救走錯的路?於是,李想選擇了在成本、產品設計、整車佈置等方面難度相對更低的增程電動技術路線。

這或許是增程電動技術不可言説的奧秘之一。

以“粗口”掩飾焦慮?李想的理想汽車如何在夾縫中探路

或許是出於走錯路的恐懼,現在的李想,對於增程電動技術過於重視。一個月前理想汽車上市時,不少券商研報給理想汽車的建議都是: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技術路線。

行業專家提醒,插混的生存空間是逐步變小的。

平安證券研報表示,在行業趨勢上,專注於發展增程式技術的理想汽車並非未來發展的主流,隨着電池成本的下降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增程式汽車目前相對於純電車的續航和成本優勢或將不復存在,行業增長空間有限。

從政策角度來看,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也不偏向李想。今年新能源補貼新政出台後,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高於30萬元的不給予補貼,這意味着售價32.8萬元的理想One將完全不享受國家補貼。

但顯然,無論這次是否走錯路,李想都打算“一條道走到黑”。理想汽車方面一位負責人表示,理想汽車未來應該不會有純電動汽車。

在夾縫中探路

事實上,理想汽車作為李想創造的第一個汽車品牌,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比如,李想總愛提及“用户體驗”、“用户思維”,將大空間、價格合適、沒有里程焦慮的理想One打造成知名“奶爸車”,精準定位客户。

但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走的道路,並不是國家政策指導的方向。

近年來,無論是放開電動車車牌,還是給予電動車高額補貼,本質上都是為了推進電動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如果一台電動車,仍舊需要加油來發電,這與目前市場上的油電混動車差異不大。

同時,和油電混動車的old money相比,理想汽車並沒有太多的優勢。放眼望去,豐田普鋭斯、雪佛蘭插電板沃蘭達、榮威、吉利、比亞迪,各個層次的競爭者一應俱全。

相對之下,走純電動車路線的蔚來、威馬和小鵬,儘管也有着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強力競爭,但在政策支持下,發展空間仍舊很大,也充滿想象空間。

政策的支持不容小覷。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虧損十幾年的特斯拉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通用、福特,成為新一代美國汽車的榜樣。

同樣受益於政策,新造車公司呈現井噴之勢。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加入造車新勢力的企業已達300家之多,近4年的時間裏,近千億元的資金砸向新能源汽車行業。

不過,與新造車公司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繁榮不同,我國充電樁建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CIC研究報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一線城市中只有不到25%的家庭擁有適合安裝家庭充電樁的停車位,而美國這一比例超過70%。

在中國,大量的電動車車主不得不依賴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儘管如此,到2019年年底,中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和公共充電樁的比例為17.1:1,公共充電設施的建設速度,遠遠無法跟上新能源車用户的充電需求和增長速度。

這或許也是理想汽車的底氣之一。

可以佐證的是,今年7月,李想曾被網友問到:“快速充電有沒有可能在近 5 年內解決 (比如 10 分鐘內可以充 500 公里的電量)? 如果這樣的話公司增程式的戰略是否有風險?”

李想當時表示,實現這種快充技術,預測可能會在 2030 年才能 “初具規模”,到那時增程式電動汽車不僅可以在家裏實現快充,也能在外面用加油的方式補充能源。而且增程式電動汽車還能摘掉髮動機,就可以直接變成電池動力汽車。

從目前來看,市場顯然也接受了這種看法。

從政策中探索一條新路的李想已經規劃了未來幾年的路徑:2022年,理想汽車計劃推陳出新,推出一款全尺寸高端SUV,後續還將推出緊湊型和中型SUV以擴大產品線,覆蓋更大範圍的用户。

同時,未來理想汽車還將重點押寶自動駕駛,並在電子架構、域控制器、操作系統等自動駕駛的關鍵核心領域進行自我研發。

根據規劃,在2021年、2022年,理想汽車實現相當於L3級別的導航自動駕駛——NOA;在2023年,該公司所推出的全新車型X01,將會標配能夠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硬件系統;在2024年左右,理想汽車計劃將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OTA到量產車上。

李想的理想很豐滿!

後記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侵擾下,本來如火如荼的中國新勢力造車行業提前進入“洗牌時刻”。曾經強有力的對手們折戟沉沙,賽麟、博郡、拜騰等黯然退場,徒留一片唏噓。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對此很看得開。他説,新造車勢力的洗牌是必然的行業規律。在互聯網時代,汽車這個傳統制造業加速擁抱未來前沿技術,頭部企業在更大的資源優勢的加持下,愈來愈強,尾部企業的淘汰也會愈發殘酷。

以“粗口”掩飾焦慮?李想的理想汽車如何在夾縫中探路

目前,造車新勢力三巨頭均有資本市場加持,資金充沛,優勢明顯。

蔚來汽車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蔚來交付了3533台,同比增長322.1%,超過了去年同期交付數的4倍,是僅次於今年6月的史上第二高單月交付成績。目前為止,蔚來已累計完成交付49615台,並在7月18日完成第50000台整車量產下線。

小鵬汽車第一輛量產車線下時間是2017年10月12日,並於2018年11月開始量產G3,2020年5月開始交付P7。截至7月31日,小鵬汽車共交付18741輛G3和1966輛P7,其中在2020年7月向客户交付了2451輛智能電動汽車,包括1641輛P7和810輛G3。

當然理想汽車也沒有閒着,整體上還是實現了銷量增長。但這個市場太大,變化也足夠的快,造車新勢力們遠沒有到笑傲江湖的時候,新的挑戰者隨時可能出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31 字。

轉載請註明: 以“粗口”掩飾焦慮?李想的理想汽車如何在夾縫中探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