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測滴滴自動駕駛 造價百萬仍需人工

自6月27日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範應用啓動,滴滴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連日來,智能網約車時代是否即將來臨?成為人們討論熱點。不少用户積極報名預約,希望親自體驗一下滴滴的自動駕駛服務,看看是否“靠譜”。

為一探究竟,時代週報記者也加入了測試隊伍。7月2日,上海嘉定區上海汽車會展中心,時代週報記者通過手機下單後,不到一分鐘,一輛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停在面前。

“需要先簽署知情同意的體驗協議書,然後上車掃描車內pad上的二維碼,驗證確認身份,繫好安全帶關閉車門,點擊pad上的出行圖標後,車輛才能夠行駛。”當日,滴滴自動駕駛安全員對記者介紹稱。

記者親測滴滴自動駕駛 造價百萬仍需人工

(時代週報記者現場拍攝)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現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範圍僅限於上海開放測試道路,路線經過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

7月1日,滴滴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滴滴在上海落地後,會持續深耕,目前在上海嘉定這一區域會長期開展試乘體驗。”

從百度到高德,再到滴滴,短短3個月時間,三家企業扎堆開放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相比之下,滴滴此次自動駕駛服務首秀能打幾分?技術是否足夠成熟、安全?距離真正駛入大眾生活還有多遠?是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20分鐘體驗之旅

上海市嘉定區的上海汽車會展中心,是試乘體驗滴滴自動駕駛車輛的起點。記者試乘當日,天氣有些陰沉並伴隨着小雨,但仍舊有着前來體驗的人羣。

根據工作人員指引,上車之前,記者先簽了一份知情責任書。上面包括禁止隨意觸碰車內工作人員及車輛部件設備等注意事項。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用滴滴擁有自動駕駛呼叫功能的APP下單成功,從上海汽車會展中心到皇冠假日酒店,體驗時間為20分鐘。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這批滴滴自動駕駛車輛是由沃爾沃XC60改裝而成,車身印有“自動駕駛”字樣,車頂上方的雷達保持高速旋轉。

據上述滴滴負責人介紹,每輛自動駕駛車加裝了1個64線激光雷達,2個16線激光雷達,7個攝像頭,還有毫米波雷達、計算單元、定位系統、信號傳輸設備等,車輛改裝涉及線路、信號控制等。

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在央視直播中曾透露,所有加在一起,車輛成本大約在100萬。

上車後,時代週報記者發現,車內前排坐着安全駕駛員和測試員。安全駕駛員負責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及時接管車輛,測試員手中拿着一台筆記本電腦,在觀測的同時介紹行駛過程。

記者親測滴滴自動駕駛 造價百萬仍需人工

(時代週報記者現場拍攝)

繫好安全帶,點擊出行圖標後,車輛緩緩啓程。進入測試路段後,安全駕駛員的雙手放在膝蓋上方,不碰觸方向盤但保持隨時接管的手勢。

自動駕駛開始之後,記者在車內總體感覺較為平穩,轉彎、剎車、掉頭等環節並沒有出現不適感,車輛也會始終與前車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不過,在體驗過程中,也遇到了“突發”情況,暴露出滴滴自動駕駛的一些問題。

行駛過程中,安全駕駛員曾緊急接管過一次。其解釋稱,是因為預測有行人會突然從旁邊車輛中下來,為規避風險,所以接管。可以看出,相較於人為駕駛,機器的判斷能力仍不夠靈活,如果不接管會影響乘坐體驗。

記者親測滴滴自動駕駛 造價百萬仍需人工

(時代週報記者現場拍攝)

此外,據安全駕駛員介紹,車輛最高時速限定為50公里,該段測試路程所用時長比人為駕駛要慢幾分鐘。此外,如果道路出現坑陷,自動駕駛車輛的雷達識別起來會有難度。

總體而言,滴滴這次自動駕駛體驗比較全面,從下訂單到乘車、下車都可以體驗到,行駛也是在與其他車輛混行的情況下進行,但仍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體驗感也仍需加強。

仍需持續投入

近兩年,滴滴佈局自動駕駛的決心已非常明顯。

2016年,滴滴開始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2019年8月,滴滴將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公司。5月29日,滴滴宣佈旗下自動駕駛公司完成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這是目前國內自動駕駛公司獲得的單筆最大融資。

按照孟醒的説法,一台車造價就要100萬元以上。可想而知,自動駕駛無疑是場持續“燒錢”的遊戲。

而滴滴選擇的Robotaxi賽道更是難點重重,除了資金,技術、應用場景、運營等都面臨考驗。

例如,在滴滴自動駕駛服務正式上線的央視直播中,便剛好遇到上海大雨天氣,給滴滴自動駕駛帶來了不小挑戰。

對激光雷達來説,雨點、地面上的積水以及濺起來的水花可能引發噪點,如同駕駛員視力變差,需要算法有效地去除這些噪點,否則容易引發各種急剎。

此外雨天也會影響汽車輪胎抓地力,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控制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地面有積水的情況下,定位精度會變差。

記者親測滴滴自動駕駛 造價百萬仍需人工

不僅如此,Robotaxi的實際落地還面臨着諸多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今年4月份發佈的研究報告《Robo-taxi商業化現狀、挑戰及建議》中指出,如今的技術雖可處理交通路況90%常規問題,但剩下的10%影響巨大,需要花費90%的時間解決,長尾效應明顯。

而且,現有示範場景與真實商用場景存在差距,急需更多複雜路測數據提高系統性能。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信心不足,付費意願下降。

根據大陸集團的研究,2018年有79%中國消費者考慮購買自動駕駛汽車,該數字較2013年的89%有所下降。

“實現L4級無人駕駛技術並不難,但要看應用場景。如果在特定的道路上,人流量不大的話,就是相對簡單的場景,一般都可以實現。但如果是相對複雜的場景,會更有挑戰。”7月1日,一位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坦言,還需要給自動駕駛行業時間和空間。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也曾表示,“自動駕駛從技術成熟,商業成熟到法規成熟,道阻且長,至少還需要做十年持續投入的計劃,也要做好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但方向是明確而堅定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3 字。

轉載請註明: 記者親測滴滴自動駕駛 造價百萬仍需人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