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IMO,世界上級別最高的數學競賽,我國從1989年獲得IMO團體冠軍後,直到2019年再次獲得冠軍,31次參加IMO比賽,中國獲得了20次冠軍,在世界上所向披靡。
但是,中國選手們的成績如此優秀,在最後很少有人走上職業數學家的道路。在我們看來,中國能夠獲得如此多金牌,反映了我們的智力上是頂尖水平的,另外中國全民奧數的氣氛,導致了奧數的熱潮提供了動力。
中國的奧數在全世界這麼厲害,卻出不了費馬、笛卡爾、歐拉這樣的數學家呢?其實,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奧數的
急功近利
中學階段學生都在學奧數,期望更深層次的課程培訓,出一些對於常規課程有利的方法,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奧數的題目都能解決,平時普通考試的題目不在話下?在以往的考試中,有很多常規考試的題目思路來自奧數,甚至在高考中也不例外。
我上中學的期間,獲得省競賽一等獎,就有保送資格,或者高考降分錄取,這對於學生來説,誘惑不小,,老師和家長不惜給孩子進行奧數培訓,希望高考時多一條路來選擇,這個也是中國全民奧數的根本原因。
翻開中國教育歷史資料,我們壟斷IMO金牌的年代開始的年代,就是中國全民奧數,奧數拔尖可以保送清北,銀牌也能去名校,再者奧數大軍人數眾多,從冬令營再到集訓隊選出6個國家隊員,那個個是人中龍鳳,而當下奧數熱潮退去,保送名額大幅減小了,如今的學生學習奧數除非真的是天賦異稟,最近幾年國際賽場上,中國的表現,已經不復當年勇了。
缺少與世界對接的機會
中國著名的數學家,估計很多人會説華羅庚和陳景潤,實際上他們學術研究“解析數論”,實際上解析數論研究的空間發展不大,進步空間小,有點類似走進了“死衚衕”,另外一個數學家陳景潤窮極一生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但是事實上哥猜,就算證明出來對數學的推動意義也很小,不計其他領域分支的貢獻。
在數學領域上,真正的質數領域的老大是“黎曼猜想”以及“費馬猜想”等,揭示數的規律問題,當時陳景潤如果有大師去指導的或者建議的話,以他的功力去投入到“黎曼猜想”,帶動一批數學家的發展,那麼他的歷史地位比現在應該會更大的。
北大的數學家許晨陽,長江特聘教授,印度數學界的拉馬努金獎、2007年獲得世界“科學突破獎”。2018年的時候,許晨陽離開工作了6年的北大,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是因為在國內這個環境,已經沒有這種級別的數學家能夠同他對話了,遠赴他鄉,在那種環境,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對他來説,是一個更好的我選擇。
西方數學重視
內
在美學
歐洲古希臘認為數學是和諧、美麗、明確以及有秩序的藝術。他們以一種痴心數學的研究是因為看到自然的真諦,他們認為宇宙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布分列的,研究生這個過程中,我們能認識他們。
最經典的案例是《幾何原本》,偉大的數學家歐幾里得,後人稱為“幾何之父”,他曾面對年輕人的質疑:“你的幾何學有什麼用處?”直接對侍從説:“請給這小夥子三個硬幣,因為他想從幾何學裏得到實際利益。”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是宇宙的真理:比如"1"是數的第一原則,萬物之母,也是智慧;"2"是對立和否定的原則,是意見;"3"是萬物的形體和形式……"10"包容了一切數目,是完滿和美好。在那個時代,數學是和政治、宗教、哲學合一的一個團體。
中國的教育水平整體發酵也僅僅是近40年的事,近100年來歐美也沒有出現過像高斯,歐拉這樣的數學家。經典數學理論在上上個世紀已經趨於完善,很難再出現跨時代的數學家。
中國的教育水平確實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的輸出,中國人在基礎教育乃至理工科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這中間得益於教育的普及,國民素質的提高,但是,在實際頂尖人才的培養上面,中國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