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在名著《水滸傳》的影響下,北宋末年規模不大的宋江舉事如今家喻户曉。

無論是特色鮮明的108條好漢還是書中的梁山水泊都給人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俗話説“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那麼真實歷史上的梁山好漢又是怎樣的形象?

他們在接受朝廷招安後有何遭遇?本文將結合現存史料為大家還原真實的歷史。

一、梁山好漢

小説中梁山好漢的來源相當複雜,有民間的員外富户,例如“玉麒麟”盧俊義。

有落難的官吏,如“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

當然還有李逵、魯智深之類的民間潑皮。

他們對應天罡地煞之術,共有108個頭目和數不清的精兵強將。

故事講究“無巧不成書”,現實往往要簡單的多,首先是人數。

《東都事略》記載:

“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

山東梁山附近的古民謠也提到:

“去時三十六,來時十八雙,若是少一人,誓死不還鄉。”

由此可見梁山好漢是36人並非108人,且皆為同鄉沒有複雜的人生經歷。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宋代黃河走向與今天不同,山東尚未遭到泥沙侵蝕,當地廣闊的水面素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稱號。

根據地質學考證,當時梁山泊的面積很可能與今天的青海湖相當。

如此富饒的魚米之鄉,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就舉旗反叛了呢?

這和宋徽宗奢侈導致的財政枯竭有關,為解燃眉之急朝廷頒佈了括田令。

這道法令由奸臣楊戩實施,大致就是將荒山、湖泊等等全部納入税收範圍。

南宋初年名臣李光曾在《論王子獻等札子》中提到了梁山水泊的情況:

“日計月課,纖悉無遺,遂致泊旁之人無所衣食。”

無衣無食則民走投無路,宋江及其部下由此登上歷史舞台。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也許是民眾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梁山好漢掀起的叛亂規模始終有限。

規模有限意味着事情不大,事情不大正史就很可能幾句話帶過。

按照正常情況他們轉戰各地失敗後馬上會被遺忘,幾百年後能否為普通人所知都要打個問號。

不過之後事態發展顯然超出了朝廷的預計,大致是兩個方面:

宋江所部戰鬥力太強了。

梁山好漢名聲越來越大。

戰鬥力強並非指宋江36人能和官軍硬碰硬,他們擅長機動靈活,轉戰於河朔、京東東路、青、齊一帶。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大概相當於在今天的黃河下游,山東濟南至鄄城附近活動。《宋史》記載:

“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據此推測梁山好漢的作戰模式有可能和今天的特種部隊差不多。

以精鋭突襲敵人某部,得手後迅速轉移等待下次戰機,人數雖少卻始終能將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

後世也有人對梁山好漢數量提出質疑,認為36人是指頭目而非隊伍總人數。

不過即便這種説法成立,也並不妨礙對宋江所部作戰風格的判斷。

梁山水泊是在其極盛時期被張叔夜伏擊消滅的,據《宋史》記載:

“賊(宋江)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

以上世紀出土的宋代海船殘骸推測,即便是後來南宋最繁榮的貿易港口泉州,遠洋船尺寸也不過長24米,寬9米。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宋代海船剖面圖

十多條這樣的船滿打滿算搭載幾百人都夠嗆,更何況梁山好漢活動區域是山東,所謂巨舟可能都沒這麼大。

戰鬥力和規模大致如此,名聲又是怎麼回事?

二、招安

宋江及其部下的事蹟散見於正史,內容很少且不成系統。

這符合常理,沒有哪個史官會對幾十號人的叛亂感興趣,即便他們機動性和戰鬥力很強。

然而民間傳説和官方史冊是兩個邏輯。

梁山好漢四處劫富濟貧,把幾萬官軍耍的團團轉本身就是極具爆炸性的消息。

最早詳細記錄36條好漢名錄的是小説《宣和遺事》,兩宋交替時期出版。

雖然作者不詳,但從時間推算創作人員很可能親身經歷了這段歷史。

書中名錄與《水滸傳》多有出入。如“智多星”吳用在《宣和遺事》中的名字為吳加亮。

為方便大家閲讀,以下樑山好漢姓名、外號將全部以《水滸傳》為準。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講到這裏,梁山水泊真實歷史的脈絡已經相當清晰。

宋徽宗昏庸鋪張,朝廷為解決財政問題大肆加派税賦。

梁山水泊以宋江為首的36人不堪欺壓決定舉兵。

他們沒有複雜的經歷,沒有顯赫家世,至於八十萬禁軍教頭、智取生辰綱、倒拔垂楊柳都是子虛烏有。

不過36人個個身懷絕技很可能是真的。

現實中的梁山水泊絕無小説中險要,在官軍的圍追堵截下好漢們被迫在運動戰中打了很多漂亮仗。

然而戰術的勝利終究無法彌補戰略的缺陷,叛軍規模遲遲發展不起來。

宋朝可以輸百次千次,梁山好漢敗一次就無法承受。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名將張叔夜終於找到了機會,在山東沿海招募死士伏擊一舉消滅了宋江。

歷朝歷代對民間舉事的態度都是趕盡殺絕,即便是氛圍寬鬆的宋朝也不會例外。

只是這次朝中大臣甚至連宋徽宗都動了愛才之心。

《宋史》記載了大臣侯蒙的上疏:

“(宋江)其才必過人,今清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所以真正的歷史並不是梁山水泊在全盛時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他們甚至從來沒有對宋朝造成過任何實質性的威脅。

梁山好漢們被張叔夜俘虜後按照法令是要全部斬首示眾的,但在此之前皇帝已經動了惜才的念頭。

最終的結果是特赦,允許宋江所部為朝廷效力。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這就是《水滸傳》中梁山泊北征遼國,南討方臘的劇情來源。

北伐遼國肯定是不存在的,是否征討方臘目前史學界尚存爭議。

現有的史料傾向於沒有,陝西出土的《折可存墓誌》記載,官軍是先平了方臘然後再對付宋江的。

三、抗金

宋江接受招安為宣和三年,北宋已經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第二年童貫大軍北伐遼國,隨後遭遇慘敗,宣和七年金國正式開始攻宋。

梁山水泊雖説名聲很大,但畢竟小打小鬧招安後的這4年在史書上幾乎是空白。

金兵南下又都是大兵團作戰,岳飛、韓世忠、吳玠等名聲鵲起,更沒有好漢們成名的機會了。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不過史書中仍然留下了宋江所部參戰的記錄。

“九紋龍”史進,又名史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

“賊史斌據興州,僭號稱帝。”

興州即今天的陝西略陽,他的忠誠度有限亂世中想自立為帝。結果第二年:

“吳珍襲叛賊史斌,斬之。”

史進沒有投降金兵最後死在南宋手裏,宋軍也沒守住陝西,結局頗為可惜。

相比之下“青面獸”楊志很老實,《三朝北盟會編》記載他:

“招安巨寇楊志為選鋒首。”

這裏講的是宋軍的殺熊嶺之戰,楊志擔任敢死隊隊長。

結局不明,最後的記錄《梁溪集》中提到他之後又在其他軍中效命。

“大刀”關勝是最壯烈的,他在濟南府擔任軍職,金兵南下後拒城死守。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劉豫後來在金國扶持下當了偽齊皇帝

知府劉豫計劃投降又怕大家反對,於是派人殺害關勝,相關事蹟《宋史》、《金史》可相互印證。

打漁出身的“船火兒”張橫在黃河流域拉起了隊伍,屢次擊敗金兵。《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

“有眾兩千,來往嵐、憲之間。敗金人於憲州,擒其守將。”

登州獵户“雙尾蠍”解寶的結局與史進頗為類似。

亂世中他在濟州山口為賊,沒有野心,最後被大名鼎鼎的韓世忠率人剿滅。

以上梁山好漢皆在正史中有名有姓,也從側面印證了《宣和遺事》名單的可靠性。

總而言之,梁山36條好漢都是能力很強且有氣節之人。

即便不肯效忠宋朝,敗亡之際也沒有人向金兵投降。

宋徽宗沒有看錯人,但將才和帥才是不同的,梁山之人統領千人或許尚可,場面再大就無法勝任了。

梁山水泊為朝廷效力自然最好,否則對大局影響也不大。

真正能在宋金戰爭中力挽狂瀾之人,還要數岳飛、韓世忠這些名將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7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上真實的水滸:36好漢聚義,徽宗愛才招安,活躍於抗金前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