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之中,漢高祖劉邦算得上是一個人傑,我們不得不承認,劉邦是個出色的戰略家。他的對手們,包括項羽,在他面前幼稚得就像一個小學生。直到今天,還有人有興趣去探究為何在楚漢之爭中實力強大的項羽最終被劉邦打敗,而且敗得那麼快,那麼慘?其實,翻開歷史,與劉邦的遠見卓識的相比,項羽的鼠目寸光和意氣用事,就註定了勝利的天平決不會傾向這位西楚霸王,劉邦的勝利也決不是什麼偶然。
劉邦是在推翻強秦的基礎是建立大漢王朝的,是親眼目睹了強大的秦帝國是怎樣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被推翻的,所以,在漢王朝建立後,劉邦非常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訓。秦滅亡的原因很多,一是暴政,這點毋庸置疑。二是用人不當,特別是那個奸臣趙高,是他親手將大秦帝國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三是帝國的繼承人沒有選對,更準確地説是確立誰是繼承人時出了問題。雖秦始皇在臨死前有意傳位給長子扶蘇,但由於沒有早做決定,才有了沙丘之變,而胡亥的繼位,使大秦滅亡的命運不可逆轉。
作為一個帝國的開國之君,高祖劉邦非常注意繼承人的選擇問題。漢王朝建立之後,其實太子早已確定,似乎這個問題不用考慮了。那太子是誰呢?劉盈,劉邦和呂后所生,早在漢高祖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在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戰爭打得正火熱的暑假,劉邦就立劉盈為王太子,並令其守櫟陽,其他諸侯子在關中者皆為宿衞。劉邦即皇帝位後,又於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再立劉盈為皇太子,劉盈太子的地位算正式確定了下來。但劉邦馬上後悔了,因為劉盈為人仁弱,劉邦越看越不像自己,加之呂后年老色衰,平時與劉邦也很少見面,呂后居長安,而劉邦常年在外征戰,自然和呂后母子的感情越來越淡。劉邦每次出行,都帶着他最寵幸的戚夫人隨行,戚夫人之所以受寵,一是因為其年輕貌美,很多的史書都提到她的美色,應該説是個少有的美人吧;二是戚姬還是個歌舞名家,她的“翹袖折腰”之舞,舞姿優美,花樣繁複,而且極具韻律之美。除此之外,戚夫人還善長鼓瑟,鼓瑟時情感飽滿細膩,劉邦百聽不厭,常常隨聲唱和,高興之時,兩人相視而笑,在劉邦看來,戚夫人才是他真正情投意合的人。更讓劉邦高興 的是,戚夫人還挺爭氣,給他生了個兒子,劉邦對此子疼愛有加,給他起名劉如意。劉如意8歲時就被劉邦封為代王,10歲時,又徙為趙王。也許是愛屋及烏,劉邦數次想改立太子。公元前196年,劉邦徵英布回來,隨着病情日益加重,易儲之念越來越強。連張良勸諫劉邦都不為所動,最後呂后問計於張良,請來了著名的“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是指東園公唐秉、甪里先生周術、綺裏季吳實 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黃老學者。他們追求清貧安樂,不願入朝為官,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但被拒絕。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站着四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劉邦見這樣的大賢都來輔佐太子,覺得太子羽翼已豐,便徹底地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劉邦之所以最終不再堅持改立太子,與“商山四皓”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繫。本來,在易儲之事上,劉邦一直就搖擺不定。劉邦是個智者,他應該知道易儲會給漢王朝帶來什麼。漢初的政壇存在這樣幾股勢力,分別是同姓諸侯王、功臣集團以及以呂后為首的外戚。 在三大政治集團裏,呂氏集團的勢力不可小覷,撇開呂后不説,她的兩位兄長呂澤和呂釋之都較早追隨劉邦,此時皆已建功封侯。呂后的妹夫樊噲是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也因功被封為舞陽侯。相對於呂氏集團,趙王如意就顯得勢單力薄了,除了母親受寵,其餘的就一無所有了。劉邦應該知道,如果真的改立了太子,自己死後,新太子能否順利繼位都是個問題。
二是朝臣的反對。劉邦曾把廢立太子之事下議於朝廷,但結果是遭到大臣們強烈地反對。御史大夫周昌反對最為強烈,他就很明確地告訴劉邦:“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弄得劉邦束手無策。
第三點最關鍵。當劉邦看見“商山四皓”都來輔佐太子時,馬上就打消了易儲的念頭,為什麼?很簡單,“商山四皓”是劉邦想請都沒請動的人物,現在卻來到太子的身邊,説明什麼?説明太子會識人用人,劉邦自己有切身體會,作為君主,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善於用人,用能人,會用人。劉邦曾在總結自己成功原因時,就直言不諱地説,就是因為自己身邊有了像蕭何、張良、韓信這樣的人才,才成就了其帝王的基業。
歷史證明,劉邦最後的決斷是英明的,雖然對趙王母子來説,這個結局太過殘酷,趙王如意後被呂后毒死,戚姬也被弄成了“人彘”,但對大漢帝國來説,穩定才是壓倒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