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跟我搭班,我教七年級語文,他教數學。
大李是85後,兒子剛上小學二年級,我們知道,這孩子成績很好,期末考試又考了雙百。
但是,大李不開心。
原因倒不是大李對孩子要求太高,還能怎麼要求呢?都雙百了!
而是大李的孩子朗讀課文總是出現卡殼的現象,添字漏字讀錯字是常有的事兒。這也沒什麼,關鍵是孩子讀起來斷斷續續,這讓大李很擔心。
本來這事兒擱在一般家長身上根本不當回事,小孩子嘛,哪有那麼好,讀熟了不就成了?
為什麼大李就很在乎呢?
原來啊,大李的數學專業水平在學校雖然名列前茅,但他有一塊心病,就是説話口吃。
這口吃呢,也不是天生的,是他讀初中的時候遇到過一位姓奚的數學老師,奚老師數學教得特別好,但説話結巴。
奚老師很喜歡大李,認為他是個可造之材,經常給他單獨“加料、加餐”,大李小孩子心性,暗暗模仿奚老師講話,一來二去的,他也落下口吃的毛病,想改也改不回去了!
這事整得大李挺自卑,不大樂意説話。
所以,他擔心是不是自己貪玩落下的毛病遺傳給兒子了。
大李跟我私底下交流過幾回,我認為他是關心則亂。
他不信,説我是在安慰他。
我就把他帶到班上去聽我上課。
語文老師的課,數學老師坐在後面聽,孩子們打破腦袋也想不出這是我們整的是哪一齣啊!
聽了兩三回,我讓大李説他的感受,大李相信我了!
他説,七年級的孩子尚且如此,小學低年級學生一開始讀不好簡直不能再正常了!
我們班有四十多個學生,每次讓他們朗讀課文,只有不到1/10的人能讀正確,磕磕絆絆的現象非常普遍,添字、漏字、改字、錯字、大喘氣、讀破句,各種情況五花八門。
我們知道,對於學生朗讀課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地讀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從一年級開始就在強調,怎麼到了七年級了還這麼狀況頻出呢?
在課堂上,我接連不斷地讓孩子們分段朗讀,把一篇課文翻來覆去地車軲轆讀。
我讓大李在後邊聽,目的就是要讓他發現其中的問題。
還真別説,大李理科生思維就是嚴謹,歸納了幾條原因,對我也啓發很大。
1,為什麼學生會讀錯字?因為沒有查字典,不知道正確字音。
2,為什麼不查字典?因為懶!
具體表現是:有的是等老師講出正確讀音,有的是漢字讀半邊,蒙對了就好,有的則是胡亂猜一個,有的乾脆一帶而過,含含糊糊,指望矇混過關。
3,為什麼有的學生遇到不難認的甚至熟悉的字卻給它改成了另一個字呢?因為眼、口、心不能統一,不合拍,眼到心不到,心到口不到;
4,為什麼有的學生會給一個句子添字、漏字呢?因為馬虎!態度不端正,不專心,不注意。
其實還有一點,大李沒有談到,那就是孩子們會重複犯錯。
你看啊,每次這些問題我都會強調指出,孩子們也會點頭稱是,但下一次還是場景重現,一點兒改進也沒有!
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們並未真正意識到,朗讀對於學好語文有多重要!
語文是語言類科目,學習這種科目,絕不能學成“啞巴”,也就是隻知道悶頭答題,卻不會讀、不會説。
但現在,語文考試的特點,也確實掣肘了孩子們的朗讀興趣。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必要助力。把它比喻成一雙翅膀的一翼也不為過。
朗讀當然越早開始越好。
不過,低年級學生朗讀課文容易出一些狀況,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只管耕耘,暫時不要想着收穫。
1,孩子們大腦當中掌管語言這一塊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而有一些孩子的語言能力更有可能會出現滯後,發展緩慢;
2,朗讀就是將口語與書面語(文字)之間進行結合,但它事實上還存在分離、脱節,比如書本上的文字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總覺得有些彆扭;
3,朗讀訓練才剛起步,比較生疏,未到熟練運用,更不談熟能生巧。
所以,別急,慢慢來。
我給大李提出了5點建議,有相似情況的家長也可以參考參考:
1,解決識字的問題。萬丈高樓平地起,識字量越多,孩子越有讀好的基礎。
2,字在詞中,記得讓孩子一次讀一個完整的詞,要求不讀破。
3,學會正確停頓。可以幫着劃分朗讀停頓節奏,以語意為主,配合正常的呼吸。不能憋着一口氣也要讀完一個大長句,也不能把語意打散了,或者一個詞一喘氣。
4,變化朗讀的語速。在很慢和很快之間來回切換,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快慢變化,讓孩子體會到朗讀的奇妙。
5,讓孩子讀完,不要動不動就打斷。家長用心記錄孩子易出錯的地方,但不要直接打斷要求重來,而是在孩子讀完之後,再幫助孩子改正,鼓勵孩子大聲朗讀。
怎麼樣,你覺得這樣的朗讀方法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嗎?心動不如行動,趕快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