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報到那天,家長李女士問了周圍家長一圈後發現,不少人將孩子原本在週末上的學科培訓課改到了週中晚上。因擔心孩子學習任務太重,李女士本還在猶豫是否要給孩子繼續報名學科培訓,瞭解之後,她發現家附近的培訓機構,秋季新學期的線下課程名額已所剩無幾。
根據“雙減”政策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在此背景下,週末減負週中加負成了部分家長新的應變選擇。
對此,專家表示,週中加負給孩子學習興趣、睡眠、成長健康可能帶來更大的消極影響,家長需警惕陷入減負誤區。
切實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北京“雙減”政策落地後,今年孩子升小學四年級的張女士,儘管心疼孩子學習時間有些長,但還是將原本安排在週日的數學、英語課換成了週中晚上進行的在線課程。
在中國教科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目前這一階段,家長焦慮依舊難以迅速緩解。“這就好比我們同處在一個劇場裏,現在要求前排的人坐下,但是劇場很大,家長不知道情況如何,別人有沒有坐下?這是很多家長疑惑的,也因此難以從容。”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薛海平表示,當前,家長將學科培訓轉移到週中的原因較多,一方面,由於之前機構預收學費,部分家長購買的課時還未上完,不得不轉移到週中。另一方面,由於信息瞭解有限,部分家長對相關政策保持觀望。
“儘管學校普遍開展了課後延時服務,但是延長的時間裏孩子在幹什麼?有沒有收穫?家長可能還不是很瞭解。”薛海平表示,當下,正是學校通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消家長顧慮的關鍵期。“當家長觀察到,孩子學習上的問題、需求都能在校內得到解決時,會有更多家長退出校外培訓市場。”
着眼學生身心健康
週中加負週末減負,對兒童青少年,尤其是低齡學生的睡眠、成長髮育和健康帶來了挑戰。
記者發現,不少校外培訓機構為小學低年齡段學生提供下午4點到6點、晚上6點30分到8點30分等課時選擇。此外,由於新學期中小學校將全面開展課後延時服務,培訓機構在後一時段開設的課程最多。以某平台一年級數學培訓線下課為例,下午4點10分到6點10分的開班數為11個,晚上6點30分到8點30分的開班數為205個。
“這種時間安排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晚飯,為了趕時間,家長可能會在培訓課結束後才安排孩子吃飯,或用快餐等代替。”儲朝暉表示,這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很不利。
給孩子安排了網課的張女士,雖然沒有接送和就餐時間緊張的困擾,但孩子對學習的倦怠也讓她不安。
“家長應該認識到,‘雙減’的目的不是不讓大家補課,而是不要讓過重的校外培訓負擔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薛海平表示,從這一角度看,如果家長只是對政策要求進行變通式適應,把原本週末上的培訓課單純地挪到週中,不僅誤讀了政策,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髮展。
儲朝暉觀察到,家長一味地給孩子增加太多的學習任務,“導致孩子親近自然的時間少了、瞭解社會的時間少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握力很差。”他認為,家長更需要幫助孩子成長為獨立自主的人,能夠安排和掌控自己的時間,“當孩子擁有更強的學習自主性和計劃性,不僅能減輕家長的負擔,還將給孩子長遠發展打下更好基礎。”
多措並舉助家長緩解焦慮
當下,對校內教育教學質量的擔憂成為家長非理性選擇的另一原因。
某家長對記者表示,看完孩子新學期課表後,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一週有11節體育課,6節語文課。她有些擔憂:“現在語文學科這麼重要,這麼少的課時安排能行嗎?”
“‘雙減’的根本還是在於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當前,學校要用行動和切實的質量提升,進一步滿足家長的多樣化需求。”此外,薛海平認為,新學期隨着孩子在校時間的延長,更需要學校和教師做好傳達溝通工作,提高家長對學校相關安排的知曉率,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兩部門在一宗典型案例中明確,“996”嚴重違反法律關於延長工作時間上限的規定。隨着“996”被認定違法,家長們向記者普遍反映的,難以在親子陪伴、工作和個人生活間取得平衡的困境,有望得到一定緩解。
在薛海平看來,隨着父母從過長的工作時間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投入到孩子教育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知識、能力和觀念就顯得更為重要。
他建議,學校、社區和社會公益組織應當更為積極地為家長提供相關專業服務,藉助家長學校、社區家庭教育服務站等,將國家教育改革的政策方針、科學多元的教育理念,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家長。
中國教育報 2021年09月03日第02版
記者 | 梁丹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