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

首先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些家長反映:“這個孩子特別死心眼,真叫氣人!"在我接觸的許多孩子中,也碰到過“死心眼"的孩子。但我認為不能簡單地把孩子的“死心眼”看成是缺點。“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從某種角度看,往往許多孩子的“死心眼”,恰恰是他們做事認真的良好表現。譬如,有這樣一個小朋友,他在幼兒園吃飯時,老師對全體孩子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
老師説:"小朋友吃飯時,要注意不撒飯,掉在桌上的飯粒要撿起來吃了。”結果,這個小朋友不僅在幼兒園吃飯能做到不掉米粒,並且回家吃飯時也要一邊吃一邊用眼睛盯着他的爸爸、媽媽和奶奶的飯碗,誰若掉了米粒,他就讓大人把它吃掉,並且不吃不行。很顯然,不能把孩子的這種認真精神,簡單地把它叫做“死心眼"。還有一次,一個小朋友看到她媽媽在煮麪條後,鍋裏還剩下幾根沒撈乾淨的麪條。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
隨着麪湯倒在水池裏,於是她非要把那幾根麪條撈出來吃掉。媽媽向她解釋説:"麪條已經髒了,不能再吃了。”而她卻説:“媽媽浪費糧食1"媽媽把做衣服裁掉的布頭扔掉,她也説“浪費”。搞得大人沒辦法,一個勁地説孩子“死心眼”。實際上類似這樣的孩子還不少。而對這種情況,對於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來説,不能簡單從事,首先要分析孩子的想法、做法有沒有正確性。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
如果單純以“死心眼”來訓斥孩子,那就實在冤枉了孩子。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孩子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帶有片面性,但也包含着正確性。如果大人一味指責,全面否定,不加解釋,簡單從事,那就必然壓制了幼兒認真對待事物的良好個性的培育和發展。我認為,在正確對待孩子“死心眼”問題上,關鍵在於教師和家人怎樣用幼兒能夠聽懂的語言、能夠理解的意思,去教育和引導孩子樹立全面的觀點。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
克服片面性,保護孩子的認真精神和品德。這是十分重要的,對於幼兒今後的成長和發展不無深遠意義。大人倒在池裏的麪條孩子要吃,大人光説:"髒!不能吃!”這解決不了孩子的認識問題。如果大人先肯定孩子不浪費糧食的想法是對的,同時再説明髒了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吃,把這一樁事分做兩個問題來説明,既能使孩子容易理解,又能扶植孩子認真的品德。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
最後從而就能培育思想意識的健康發展。孩子的勞動和成人的勞動有什麼區別?這正是我要講的第三點。勞動要有教育性,勞動對於孩子來説只是象徵性的活動,不能把孩子當純勞力使用。在勞動中家長應結合具體情況豐富孩子有關知識,教會其他技能,培養他熱愛勞動,不怕困難的好品質。勞動活動提供了許多具生動的材料,家長要善於利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4 字。

轉載請註明: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死心眼”,死心眼既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任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