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教育減負喊得震天響,但是真實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對比一下就能看出一二了。
在我以前讀初三的時候,我們學校是到了初三下學期才開始利用星期六補課,而且那個時候的作業只有一本練習冊,沒有過多的輔導書。反觀現在,還是我以前讀書的學校,從踏入初三開始就要求星期六正常上課,學生的作業除了教育局統一發的練習冊,還有老師要求買的輔導書以及學生自己或者家長買的輔導書,作業量是我們那時候的幾倍。
不少同學為了完成作業還報了培訓機構的晚輔班,為的就是快速完成作業。但是,還是有不少學生不能順利完成作業。比如我認識兩個初三學生,晚上在輔導班做作業做到10點,回到家後還要繼續做作業,很多時候都是在11點半之後才把作業做完。不僅如此,週末本來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還被補習班給擠佔了。
從投入到學習中的時間來看,現在的學生比我們以前讀書多得多,理應學得更好了。可事實卻是很多學生看似很努力、看似學得很辛苦,但是學習效果並不好,最直觀的反應就是考試成績並不理想,甚至是非常差,這又是為什麼呢?老師來告訴你答案。
第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對。
現在很多學生的學習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過分依賴輔導書和各種解題技巧,缺乏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了對知識點的深層次的領悟。我經常給我的學生強調,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刷了多少題,而是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點,因為對知識點的理解就好比建造房屋的地基。
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學生卻不重視對知識點的理解,反而以為能夠做題就算學懂了。事實上只會做題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平時都會盡量讓同學們多思考,思考知識點的深層含義,思考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等等。
第二、作業太多。
現在有部分老師非常崇尚題海戰術,每節課後的作業除了練習冊還有輔導書甚至試卷等。作業多會帶給學生兩個不利影響。一是引導學生崇尚題海戰術,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二是學生疲於奔命,根本沒有時間去消化課上的知識,沒有時間進行反思和總結。所以作業多隻是讓學生看起來很努力而已,並不能真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第三、培訓機構的推波助瀾。
培訓機構為了招生會激發出家長的危機感,為了留住學生會講一些所謂的“秒殺技”。正是這些“秒殺技”坑了一大撥的學生。在某些特定的題目中用特定的方法確實可以秒出答案,但是這也讓學生產生原來不理解書本知識也可以快速解題的錯覺。不少學生就慢慢地不再花精力去思考知識點的深層含義,而是總希望有“秒殺技”來解決問題,久而久之該學科的學科思維就退化了。沒有了學科思維,只能通過做題來幫助學習,這樣就讓學生越來越辛苦,成績卻並不一定能提高。
現在很多學生學得很辛苦也很努力,但是學習效果並不好。詳細來看,這3個原因不容忽視,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學生學習方法不當,缺乏了對知識點的深度思考和總結。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