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和蘇軾是什麼關係 蘇軾的寒食帖主要內容是什麼

秦觀和蘇軾是什麼關係

蘇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北宋時期著名的詩詞作家。秦觀,元豐八年進士,與蘇軾同朝代的文學家,揚州高郵人。蘇軾與秦觀兩人年齡上相差12歲,整整一輪,但關係卻是非常好的,或許是屬相相同的原因,又或許僅僅只是脾性相同,反正兩人是十分投機的。

蘇軾畫像

在史書中,秦觀蘇軾是師徒關係。秦觀非常仰慕蘇軾的大名,以學生名義拜入蘇軾門下。其實,當時蘇軾已經名滿天下,秦觀算是半路入門,作為學生。但或許是太投緣,從二人之後的書信來看,這種親密的關係更可以説是摯友,勝似師徒。

在朝野之上,兩人政治觀點基本相同,屬於同一立場,統一戰線。在後來的黨派之爭中,被王安石所代表的新黨打壓,不受重用,反被排擠。而在秦觀的仕途中,蘇軾一直對他進行鼓勵,畢竟年長,多些閲歷與經驗,更多地給予指導。而在蘇軾那跌宕起伏的官宦仕途中,秦觀始終對其不離不棄。就算被流放,被貶,也時常保持書信往來,就算不見面,但總能在書信中交流,共同進步。

從1078年,雙方在徐州相識,再到1100年,秦觀去世,一共22年,雖然二者直接接觸時間並沒有很長很久,但是回顧這些年,跌跌撞撞,無論環境怎麼變化,秦觀蘇軾兩人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關係,長達22年,有過對現實對朝廷的不滿,有過對生活的滿足,有過寄情山水的情懷,二人就這樣共同進步,相互陪伴,一直亦師亦友的保持着對彼此的坦誠的扶持。

蘇軾晁錯論主要內容是什麼

咱先説説晁錯這個人,他是西漢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與文學家,重農抑商這個政策就是他推動發展的,因為主張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而損害了諸侯利益,後來七國諸侯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變,漢景帝聽從袁盎的讒言,為平息諸侯叛亂腰斬晁錯。

蘇軾畫像

蘇軾的這篇《晁錯論》卻從另一個角度解析了晁錯之死:晁錯的死不在於他削藩激怒藩王,而在於他空有想法卻缺少預見性、堅韌的意志與衞道者的犧牲精神。在蘇軾的觀點中,是晁錯鼓勵支持皇帝削藩的,那麼他就應該預見在未來會發生的事情:藩王政治集團的反擊,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阻力,其自身會受到的攻擊等等,結果等藩王造反矛頭指向他的時候,他卻退縮了,讓皇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大家想想看,出事了讓皇帝去頂缸,自己留下保命,這是一個臣子該做出的事嗎?皇帝心裏該怎麼想他?即使沒有袁盎的讒言,皇帝御駕親征打贏了,削藩成功了,他的命也未必能留下。晁錯沒有展現出一個做大事人應有的破力,失敗是必然的,然而他的失敗他的死是源於自身的缺點,而不能一概推給諸藩王與小人。

這篇文章是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時的應試文章,蘇軾通過對晁錯政治措施失敗的剖析與感嘆,表達了自己的一種情緒,自己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能志願為國家效力,但卻有志難展報國無門,空有一腔才華與熱血,心中充滿抑鬱苦悶。

蘇軾的寒食帖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的《寒食帖》有着“天下第三行書”的稱號。《寒食帖》是北宋時期的名家蘇軾的書法作品,這份作品不是刻意或者説是認真地寫下的,而是在一次很隨性地寫寫下的。

蘇軾《寒食帖》局部圖

蘇軾的《寒食帖》是寫在蘇軾被貶到黃州去的第三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正好在過寒食節,於是蘇軾大筆一揮,就有了“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了。

蘇軾是個詞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蘇軾還是一個書法名家,這知道的人就會比較少了。但是被貶到黃州去,又碰到了寒食節這一個悲涼的節日,於是蘇軾有感而發就寫下了《寒食帖》。

蘇軾《寒食帖》中的詩寫得是十分的蒼涼而又多情,這是為了表達了自己心中那份惆悵又孤獨的感覺。這首詩的書法也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心情和情況下有感而發寫出來的。《寒食帖》一整篇書法是起伏跌宕,氣勢奔放,好像是有光一樣,最重要的是一點不好的筆畫都是沒有的。

行書就是講究一個順,要行雲流水一般。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心境,需要去發泄出來,就顯得“下筆如有神”,所以《寒食帖》就出現了,成了蘇軾書法作品的一個代表作。蘇軾自己一個也很難再寫出像《寒食帖》質量那麼高的帖子了吧。

蘇軾的《寒食帖》單單從書法的角度上來看就是無可挑剔的,後世很多人臨摹過這一字帖,不過沒有再出現一個人能寫出蘇軾《寒食帖》那樣的感覺。


蘇軾的南歌子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是宋代的大文學家。南歌子為唐教坊曲名,後來作為詞牌名,蘇軾以此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

蘇軾畫像

其中,南歌子游賞是作者在杭州過端午節時作的,本詞前後闕相同,起頭兩句為五言對句,第三句七個字,第四句九個字,句法上二下七。詞中上篇描寫了杭州當時的名勝,運用寫意的方法描寫喝酒,聽曲的雅緻,烘托出了風景自然的美,無形之中,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愉悦之感,彷彿我們也和作者一樣,置身於西湖美景之中把酒言歡。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是作者在湖州做知府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筆調輕鬆,描寫了在下雨後溪邊的行人騎馬趕路的情景,清新又有情趣。上闕寫在雨後趕路,天色暗了下來,因此用疑夜來描述,下闕寫早晨喝酒之後似乎還未醒,仍然感到睏倦。描述了自己夜間尋夢,與仙女同乘一舟,但最終還是夢一場,神仙這些終究是飄渺的。最後,看着路邊的溪水,回到了現實之中,覺得這留着的溪水也是有情的。

南歌子只是一個詞牌名,詞牌有一定的詞律,古代詩人詞人按照這樣的詞律寫詞。南歌子詞又很多,蘇軾寫的南歌子就有近20首之多,還有古代的其他詩人也有這樣的作品。

蘇軾,一生命運坎坷,其作品都是與她的生活現狀有關,南歌子這一系列作品,包含了作者不同時期,不同心態,令讀者深思感嘆。

蘇軾的青玉案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是北宋一代大文豪,蘇軾的詩詞作品以豪放大氣著稱,因此蘇軾也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是蘇軾的代表詞作之一。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好友蘇堅的送別詞,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思念故鄉之情。

蘇軾畫像

全詞內容是:“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蘇軾寫下這首詞時,恰好是送行友人蘇堅回吳地的時候,這首送別詞別具一格,並沒有用大篇幅來寫出詞人對友人蘇堅的不捨之情。反而,言詞之間洋溢出羨慕之意。畢竟,友人今天就要回到故鄉,自己本和蘇堅同是吳地人,奈何身兼要職,遲遲迴不了家鄉。上闋中,蘇軾以“三年”點題,寫出蘇堅離開吳地已有三年時間,表示出蘇堅思鄉迫切的心情。蘇軾一面為友人今日能啓程回鄉而感到高興,另一方面,詞人此刻心情低落,他也思念吳地的一景一物。在詞的上闋中,蘇軾用用“黃犬”典故,表達出詞人希望好友回鄉能夠寫一封書信,告訴吳地三年的變化。

詞的下闋中,詞人以“老子”自稱,言詞之間略顯幽默,反映出作者對吳地友人的思念之情。蘇軾所作的這首詞,雖然是贈送友人的送別作。但是,字裏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思鄉之情。

蘇軾與秦觀是什麼關係

蘇軾和秦觀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詞人。蘇軾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觀是婉約派詞人代表之一。根據歷史資料記載,蘇軾比秦觀大12歲,倆人雖然是師徒關係,卻也是生活中的摯友。蘇軾名滿天下時,秦觀還是一位學子,他十分欣賞蘇軾的才情和文風,便以弟子身份拜在了蘇東坡門下,成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秦觀畫像

後來,倆人一見如故,成為了良師益友。蘇軾被貶謫至黃州時,蘇軾經常給秦觀寫信,讓秦觀多寫一些作品。蘇軾鼓勵秦觀説,秦觀之前所寫的“練兵”和“治盜”兩篇文章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對統治者來説也有很高的借鑑意義。隨後,蘇軾還勸告秦觀,讓他在學校之中少談論政事,畢竟談論政治立場是一件忌諱的事情。同時,蘇軾勸告秦觀,讓他一面寫文一面參加科舉考試,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

《蘇軾全集》中有有兩篇是蘇軾寫給王安石的書信,其中有一篇就是蘇軾給王安石的推薦信。這封信的內容比較長,他列舉了秦觀是位全方位的人才,希望王安石能提拔秦觀,讓他為北宋朝廷獻出一份力量。當時,王安石在北宋朝廷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王安石能重用秦觀,那麼秦觀也就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在民間傳説中,秦觀是蘇軾妹妹的丈夫。相傳,蘇軾有一個長相美麗且冰雪聰明的妹妹,名為蘇小妹,而這位蘇小妹長大後嫁給了秦觀。民間廣為流傳的“蘇小妹三難新郎”就講述的是蘇小妹和秦觀的故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72 字。

轉載請註明: 秦觀和蘇軾是什麼關係 蘇軾的寒食帖主要內容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