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補課”似乎成了教育熱詞。
儘管補課科目有所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即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那麼,所有補課都會有好的結果嗎?未必。這不,澎湃新聞日前就報道,今年5月份,杭州的葛女士花7萬多元給女兒報了補習班,可半年下來,孩子的數學還是不及格,“現在我孩子考試還是跟原來一樣,甚至比原來更差”。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取得理想成績,不少爸媽自己省吃儉用,真金白銀交給了培訓機構,結果卻事與願違,原因何在?真的像報道中培訓機構所言,“如果想要在學習新知識的階段把成績提上去,僅靠每週兩個小時的補習是不夠的”?如果繼續追加投入,增加補課時間,就一定能提高成績嗎?其實,孩子的學業成績有三個重要支撐,一是學習動力,二是學習習慣,三是學習方法。若沒有強烈的學習動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的學習方法,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從點滴做起,最終一定是緣木求魚,事與願違。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交錢上補習班的一錘子買賣,更不是立竿見影的短效之功。即便個別案例做到了一補就靈,往往也不全是補課老師多麼神奇,而是孩子做好了臨門一腳前的準備。因此,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説,給予孩子學業上的有力幫助,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力,知道為誰而學、為何而學,即首先破除畏學、厭學的心理問題,其次才是如何去學的方法問題。
文化課如此,體育課也是這樣。當下,因體育進中考而使得體育培訓班極其火爆,培訓價格不斷看漲。據媒體報道,北京一家少兒體能培訓俱樂部開設“中考體育”課程,平均200多元一節課,而廣州一家少兒體育中心更是報出30節跳繩私教課共9600元的價格。饒是如此,仍有不少家長買賬,認為錢花得值。對此,《光明日報》刊文指出,“重視體育的意義自不待言,而對於中小學生來説,運動本來就是一種天性的釋放。然而,當重視體育在現實中竟然演變成學生多了一個課外班,未免偏航了。”
的確,當家長不相信學校的育人能力,把孩子的未來託付給培訓機構,認為學業成績與資金投入成正比,顯然有些想當然了。學習自有其內在規律,逼迫不如引導,用蠻勁不如用巧勁,從外部施壓不如從內部激勵。與其花大力氣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不如和學校老師、和孩子一起梳理學習習慣上的優劣,不斷提高自身的反思總結能力,讓孩子遇到問題時知道如何解決或去哪裏找答案,然後合理制訂學習計劃,按部就班完成。假以時日,學業成績自然節節升高。
從現實來看,幫助孩子提高學業成績,將來過上一種幸福的生活,父母要做的不是到處找補習班,而是減少教育焦慮,靜下心來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課上認真聽講、跟着老師思路走,課下按時高質量完成作業、勞逸結合的好習慣。同時,着力打開閲讀視野,為孩子夯實聽説讀寫基本能力,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隨着孩子年齡增長,自主學習能力變得愈加重要,後作用力越來越明顯。綜觀那些優秀學生,往往自律意識和自學能力極強,且善於總結,勤於反思。一位名校大學生在總結自己學習經驗時就表示,進入高三階段,學校只在上午上半天課,下午和晚上老師均在教室裏答疑。此時學生能否做好自我管理,及時查缺補漏,尋求幫助,就成了學業高下的拐點。
從小學到高中,孩子的學業看似比拼智商,抑或家長的經濟實力,實則比拼的是家長的智力、定力和耐力,以及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德育效果,最終落在孩子的自主能力上。而有着良好時間規劃意識、較強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不僅大多學業成績好,其他方面也不會差。如《揚子晚報》報道的電梯男孩一樣,更有着淡然的心態、可期的未來。新聞指出,蘇州工業園區一名13歲男孩近日在小區電梯發生故障後,居然不慌不忙地打開書包,拿出作業本,安心寫起了作業,網友看了直呼“太淡定”。男孩告訴記者,他當時並不害怕,只是不想上學遲到,因為恰巧有兩道題目沒做出來,便拿出作業來繼續思考。
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家長不能當甩手掌櫃,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使其從小養成好習慣,打好基礎,以後自然會少操心,甚至不操心。孩子由於從小愛學習、會學習,能平衡好學業與生活、身與心的關係,綜合能力會更強,對未來也會充滿期待,教育因而更有望進入成就美好、通往幸福的佳境。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23日第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