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三次被吞併,在中國幫助下三次復國加入中國,現屬於中國

歷史上,地處中國西北的西域地區,曾建立過不少的國家,這些國家有大有小,持續年代又長又短。
因為與中國相鄰,這些國家多少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對中原文化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但隨着歷史的變遷,這些國家大多已經消失,但也有些國家最終併入了中國的領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歷史上的于闐國,便是其中之一。
一國,三次被吞併,在中國幫助下三次復國加入中國,現屬於中國
于闐國,便是現在和田及其周邊地區。于闐國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中國的西漢時期,也就是公元前二世紀左右,于闐國便已存在。
當時的于闐國人口,一部分是中原地區遷往西域的移民,一部分是東遷的天竺人,還有其他一些當地的居民,這些人聯合建立了于闐國。
于闐國在塔里木盆地南鄰,地處絲綢之路的交通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往來商旅休整、轉運的樞紐重地。在往來商旅的影響之下,于闐國經濟文化等十分發達。
另外,有兩條發源於崑崙山的河流經于闐國境內,河中盛產美玉,于闐國的玉也聞名於世。于闐國因為經常與中原的商旅交流,從他們那裏學會了,農耕和養蠶技術,所以,于闐國的農業也十分發達。
一國,三次被吞併,在中國幫助下三次復國加入中國,現屬於中國
因為于闐國的主體,包括從天竺來的印度人,所以,于闐國的佛教十分發達。《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于闐國有寺廟百餘所,僧眾五千多人,主要學習的是大乘佛教。在和田等地發現的大量文物,也都證實了于闐國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家。
西漢末年,中原地區發生內亂,于闐國趁機出兵,向東擴充領土,吞併了附近的小國,將領土延伸到了羅布泊、葱嶺一帶。于闐國成為了西域地區的一個強國,總人口達到了十萬,擁有精兵三萬。
魏晉時期,于闐國仍然向中原朝貢稱臣。到了南北朝時期,于闐國逐漸衰弱,後來被鮮卑人所建立的吐谷渾所吞併。
唐朝建立之後,唐太宗擊敗了吐谷渾,幫助於闐復國,並在當地設置了都督府,並任由歷代的于闐國王擔任都督,並由西安都護府管轄。隨後,于闐國王將王子送到長安,作為人質,正式確立了于闐國與唐朝的從屬關係。
一國,三次被吞併,在中國幫助下三次復國加入中國,現屬於中國
天寶年間,于闐國王尉遲勝來長安朝拜,唐玄宗將皇室的公主許配給了尉遲勝,並封他為右將軍、毗沙府都督。之後,中原爆發安史之亂,尉遲勝便率兵進入中原,幫助李唐平定叛亂。平定叛亂之後,尉遲勝便留在了長安,被唐朝授予了高官厚祿,一直終老於長安。
唐朝滅亡之後,于闐國王尉遲婆跋感恩於唐朝的恩遇,便將皇室的姓氏尉遲改為了李,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李聖天,並自稱是“李唐宗屬”。這一時期,正值歷史上的五代十國,中原地區小國林立,戰亂不斷,但于闐國仍然沒有中斷與中原王朝的來往,並定期朝貢。當時的後晉,就曾將李聖天冊封為“大寶于闐國王”。
然而在這一時期,吐蕃國開始興起,並不斷向外擴張,並先後將包括于闐國在內的西安四鎮吞併。之後,吐蕃內部出現叛亂,吐蕃開始走向衰落。沙州首領張義潮趁機發動起義,被吐蕃吞併的各地紛紛起來響應,很快便擺脱了吐蕃的統治,于闐國也是在這一時機脱離了吐蕃,得以重新建國。
一國,三次被吞併,在中國幫助下三次復國加入中國,現屬於中國
五代十國期間,伊斯蘭國家喀喇汗王朝崛起,並與信仰佛教的于闐國發生了戰爭。兩國的這場宗教之戰進行了將近半個世紀,最終於闐國因為國力不及喀喇汗,又缺少了中原強國的支持,最終又被喀喇汗吞併。
在喀喇汗的統治下,于闐人逐漸放棄了佛教,而皈依了伊斯蘭教,語言、風俗習慣等,也逐漸被同化。此後,這一地區的人先後被蒙古、葉爾羌、卓回王所統治。清朝時期,康熙打敗了噶爾丹,收復了準格爾盆地,之後,乾隆又收復了新疆伊犁,于闐又重新迴歸了中國領土。
一國,三次被吞併,在中國幫助下三次復國加入中國,現屬於中國
清光緒年間,在當地設置了和田直隸州。民國時期,撤州設縣,改為了和闐縣,建國之後,改和闐為和田,便是現在的和田縣。
曾經的于闐國早已消逝在了歷史當中,于闐國的人民也在戰爭遷移當中,不斷地被同化、融合。當於闐國所創造的歷史與文明,尤其是與中原王朝的友好關係,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國,三次被吞併,在中國幫助下三次復國加入中國,現屬於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