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一個全面一點兒的吧。
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貧窮對人的心智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抬槓地説,貧窮會讓人買不起好東西……這也是影響。
貧窮對人心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貧窮降低了人們的判斷力、貧窮是人更厭惡風險、貧窮使人更沒有耐心。
一個一個説。
1. 貧窮與判斷力:
這個結論是我最不願意提的,因為可能很多生活不那麼富裕的朋友看到這個結論會覺得被冒犯。不過這方面的研究近幾年非常火,比如哈佛大學的 Mullainathan 領導的團隊。
兩個有趣的田野研究,一個是 Mullainathan 團隊走進印度農村,他們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實驗:去測同一羣農民在豐年和饑年時的智商,結果顯著地表明瞭農民們在饑年時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下降。另一個團隊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但對象是 1191 個家庭年收入在四萬美金以下的美國貧困家庭。相比於發工資之前(before payday),發工資之後(after payday)這些人的思維能力顯著提升。
這方面的最經典的解釋就是 Mullainathan 的心智資源稀缺假説,在差不多七八年前有一系列的數學模型解釋這個問題。我用白話翻譯一下:如果我極其貧窮,那麼意味着我要無時無刻擔心家裏的水管漏水、自己手機欠費、孩子在學校會被欺負、父母生病了怎麼治病。這些事情牽涉了我太多的“心力”,讓我心力交瘁。那麼導致的結果是,我可能工作時心不在焉,投資時容易衝動。而富人不同,比如馬雲,可以直接僱一個秘書解決一切問題,父母生病了一任性買下一家醫院都可以。所以那些事情富人根本不用擔心,每天精力充沛地投入賺錢的事業中。結果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另外一種解釋是認知失調,我打算找另外一個問題詳細説。簡單定義就是,因為我貧窮的身份本身讓我非常痛苦,我必須找一些方式來合理化這個結果,推卸掉自己的責任。發展經濟學家跑到非洲去,發現非洲人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信宿命論,十分天註定零分靠打拼。否則怎麼辦呢?實證研究告訴我們,這種信念會導致人用非常偏激甚至是憤怒的觀點對待社會,很多人也開始相信一些童話裏面諸如阿拉丁神燈似的東西。
2. 貧窮與風險態度
識別這個問題其實很困難。表面上,世界各國數據都告訴你,越窮的人股票市場的參與率越低,一過顯示性偏好,總能識別出一個相對風險厭惡係數遞減的效用函數。但是很多人並不認為這就是因為窮人更厭惡風險,因為窮人有很多看不見的風險是無法被金融市場保險掉的,比如窮人更容易受到信貸歧視、窮人買不起醫療保險、窮人的子女更難獲得成功等等,所以,手裏有充足的現金是面對生存壓力自然的反應。
為此,經驗實證經濟學家們卯足了勁兒找各種工具變量、設計各種精巧的實驗、用了包括腦部核磁共振在內的各種方法(各種燒錢),就是想看看到底是偏好還是約束決定了這個特徵。結果是,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貧窮直接使人厭惡風險的證據。比如一個實驗讓控制組在做各種風險投資決策之前多看一部恐怖片,發現這個恐怖片讓人的風險厭惡係數大幅提升。
用 Mullainathan 的心智資源稀缺假説是可以解釋這個問題的,因為冒險本身需要我們不停地去擔憂一些事情。我連今晚睡哪兒還不知道,哪有心思擔心股票去?更進一步,大量經驗研究表明,如果風險的結果是逐漸揭露出來的,相比於一次直接披露,人更厭惡風險。而窮人不能像富人那樣把錢扔進股市就可以不管,他們隨時隨地都需要考慮是不是賣出股票以彌補手頭的現金虧空,這導致他們不得每天盯着大盤看,風險結果的披露的方式非常不痛快。預期到這種不痛快,窮人乾脆不參與股票市場。
這種解釋的優越性在於,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窮人更喜歡買彩票,因為彩票的開獎就是“直接來個痛快的”。
3. 貧窮與耐心
中國的研究我還沒見到過,但是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窮人都特別不耐心。經典的別拿那顆糖的例子足以説明問題。在之前的回答:有些事明顯對自己有益,為什麼卻無法去做?當中,許多讀者在下面的回覆中説道:“越是沒複習好,越不想複習”,説的也是這個道理。
這方面的研究也是五花八門,跟上面那個恐怖片類似,有人給控制組被試看了一段兒苦情劇,他們的儲蓄意願就下降了。包括風險態度在內,很多學者也在探尋心理健康和風險態度、時間偏好之間的關係,因為窮人迫於壓力,心理健康肯定不如有錢人,這也沒辦法。這種方法對於心理學家來説再簡單不過了,找一個科學設計的量表一測量就好了,大概的結論也是,負面情緒諸如焦慮、壓力、悲傷,讓人厭惡風險、失去耐心(筆者當年在焦慮指數上爆表過……)。類似的研究還有很多,但是結論都是相同的。
這個結論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解釋,根據 Becker 的內生時間偏好模型,人們的貼現因子是用終止概率刻畫的,如果我預期我明年去世的概率是 0.1,貼現因子就是 0.9。那麼,人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健康進行投資來提高自己的耐心,但是越窮的人越沒錢這樣做。另外,上面提到的 aspiration failure 來解釋也可以,為了逃避現實,很多人不敢去想如果自己這樣下去會怎樣,於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這是很多影視作品裏的亡命之徒的真實寫照。2014 年的一篇文章的題目乾脆就叫 Closing eyes to the gloomy future。
説了這麼多,這裏聲明一下,這個答案只是客觀轉述了一些科學研究,並沒有説貧困就如何如何。事實上經濟學家們研究這個問題的初衷也是想幫助低收入羣體,而筆者關注這方面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經常在這裏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