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洗澡後皮膚乾燥、敏感?這些洗澡方式不可取!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進入6月,天氣越來越熱,這樣又幹又燥的天氣裏,除了吹空調,洗澡是很多人的最愛了。

洗澡一時爽,一直洗,一直爽~可爽完之後,有些人就開始犯愁了:洗完澡,發癢、泛紅、乾燥、起皮...本來是想給皮膚補補水,誰知適得其反,還讓皮膚各種不爽;一時不察,還有可能出現感冒、腹瀉等狀況。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人在找洗澡水的問題,有人在找香皂、沐浴露的麻煩,但很少有人覺得自己“洗錯了”。

但其實,洗澡確實是有些講究的,除了洗澡的方法外,水温、洗澡的時段也會影響洗澡的效果,還可能產生一些健康問題。

■  誤區一:大力搓澡

夏季出汗較多,洗澡時容易在脖子、手、胳膊等部位搓出泥垢,這會讓人覺得身上髒了,需要把這些泥垢搓乾淨。於是,大力搓澡變得更加頻繁了。

大力搓澡,雖然能把由老化脱落的細胞、皮脂、汗液、一些微生物、灰塵還有化妝品組合而成的「泥」搓掉,但是也會把新生的角質細胞也搓下來,導致皮膚裏的保濕因子缺失,讓皮膚變乾燥,可能會讓皮膚出現幹紋和起皮現象。

適當的搓澡,一般以不搓紅不搓疼為參照,最好用比較柔軟的物品擦洗,避免用力揉搓。

■  誤區二:時間太久

敏感皮膚本身皮膚屏障薄弱,如果洗澡時間長,容易導致皮膚過度水合,引起類似皮炎的症狀。

一般情況下,建議夏季每次洗澡時間以10-15分鐘為宜,儘量不要超過半小時。另外,更推薦使用淋浴的方式洗澡。

■  誤區三:頻繁洗澡

夏季天氣炎熱,但需要控制洗澡的次數。洗澡次數過多會造成皮脂反覆流失,讓皮膚變得更加脆弱,受不得刺激。

夏季汗液分泌旺盛,出汗較多,可以選擇每天或隔天沖洗1次。身體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適當增加洗澡次數;老年人等皮脂腺分泌減少,可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另外,洗澡時的水温也應該與人的體温接近為宜,即35℃-37℃,不宜過低也不宜過高。

洗澡水過冷會使皮膚毛孔突然緊閉,血管驟縮,血液循環的阻力就會加大,體內的熱量散發不出來,使人感到四肢無力,肩、膝痠痛和腹痛,容易使人着涼,出現感冒、腹瀉等。

過熱的水温容易對肌膚造成刺激,還會使得皮膚表面血管快速擴張,心臟大腦的血流量就會減少,會增加缺氧、昏倒的風險。

洗熱水澡時,水温大約在38℃-40℃,體感略燙為宜。熱水澡可以幫助清潔皮膚,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

一般情況下推薦温水洗澡,水温大約在35℃,體感稍熱即可。温水浴能起到鎮靜神經,減輕心血管負擔的作用,還有助於改善失眠、皮膚瘙癢等情況。

冷水浴的水温一般建議根據個人情況體感涼爽為宜。夏季洗冷水澡不僅會“一時爽”,堅持洗還有助於增加白細胞數量,提高免疫力。

夏季洗澡尤其是涼水澡確實很舒服,但要注意這些情況下要多注意了。

1、發燒時

在發燒後應該避免洗澡,但是如果需要洗澡,建議選擇用熱水進行洗澡,不要受涼,在洗澡後進行休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體温。

2、滿頭大汗時

在炎熱的天氣裏外出回家,或者運動後,出汗會比較多,這種情況下不宜立刻洗澡,如果此時洗澡,建議選擇熱水澡。

3、勞動後

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建議休息一下再洗澡,洗澡的方式同樣建議熱水澡。

夏季洗澡,看似是個小問題,但不注意的話,不但會對皮膚產生影響,還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健康問題。

為了最美的自己,一起“科學洗澡”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5 字。

轉載請註明: 夏季洗澡後皮膚乾燥、敏感?這些洗澡方式不可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