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武術家不會輕易上戰場?一明朝武術家用生命給出答案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有着十分悠久的歷史。五代十國末期武林高手調露子編寫的一本《角力記》,被視為我國最早的一部武術專著。明朝被視為中國武術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在明朝,武術真正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流派,並且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也引起了軍方的關注。明朝出現了一大批闡發記錄各派武術的專著,如《少林棍法闡宗》、《單刀法選》、《長槍法選》等。一些大型軍事著作,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唐順之的《武編》、茅元儀的《武備志》中,都有極為豐富的武術拳法、器械的記載。在這一背景下,也出現大量精研武術的高手。

為何古代武術家不會輕易上戰場?一明朝武術家用生命給出答案

中國武術最強的時候應該在明朝和清朝,此時的武術有一定的理論體系,也有實踐經驗,還有一些經典戰例可以證明。因為在明朝之後,李自成等人為代表的起義軍和滿清的軍隊對峙相望,進行了數十年的戰鬥。值此亂世之際,學武就成了一個歷史的必然了。因為一部分人需要自保,也有一部分人需要保家衞國,所以這段時間就出現了非常多的無數家。其代表人物有王真南,白玉峯等人,還有一些民間高手不可勝數,就不一一細説了。不過有一點小編比較好奇,就是這些武功非常厲害的武林高手,卻不怎麼上戰場報國,讓人意外。真正上戰場保家衞國的只有戚繼光等人。雖然戚繼光也是一個武林高手,但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術家,他也算是軍人的後代了。

為何古代武術家不會輕易上戰場?一明朝武術家用生命給出答案

明朝後期,張獻忠的義軍一看難以力敵,於是使出狠招:“迥馬遙環之,令刀槊不得及,發矢如飛蝗”,他們不敢靠近石敬巖,遠遠圍繞住他,用亂箭把他射死。石敬巖的遭遇説明,古代戰場上的廝殺搏鬥與日常比武完全不同。由於弓箭是戰場必備武器,在戰場上大量應用,即使武功再高的武術家,碰到萬箭齊發的場面也無法應付。石敬巖用性命證實,即使勤學苦練幾十年,一身的好功夫,上了戰場照樣毫無優勢,故此武術家們輕易不願上戰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為何古代武術家不會輕易上戰場?一明朝武術家用生命給出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40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何古代武術家不會輕易上戰場?一明朝武術家用生命給出答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