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答辯一下捲到10後了?
“用什麼地方想出來的主意?反正不是用腦子。”
“這也太捲了。”
昆明市一所小學近日舉行了一場小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會,
學校引以為豪的點子,
卻引起不少人批評。
畢業論文答辯一般來説是大學才有的,
寫論文、答辯都是順利畢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很多人自然聯想到,
小學生也得去搞艱澀深奧的研究,
如果論文寫不好、答辯表現不好,
甚至會影響畢業,
然後腦補出不能快樂玩耍的“悲慘世界”,
便有了內卷、加負、催熟、
製造焦慮、成人化的責罵。
但此論文真的是彼論文嗎?
該校畢業論文選題包括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短視頻對小學生的影響、
中國女子服飾變遷探討、
智能AI對居家生活的利與弊等。
學校小學部教務主任介紹,
參與答辯的學生一年前就開始準備,
每個小組分為4-6人進行一個議題的合作,
通過提報選題、團隊策劃、實地調研等環節來完成。
學校教師在接受採訪時稱,
主要利用寒暑假的時間,
讓孩子們找感興趣的話題,來進行一個探究合作,
僅六年級學生參加,
和他們的成績沒有任何關係。
網友批評,是為孩子健康成長着想,
但需透過形式,抓住實質。
小學搞畢業論文答辯,
乍一聽有言過其實之嫌,
聽上去很唬人,
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畢業匯演。
從視頻中也可以看到,
學生站在舞台上答辯,
台下密密麻麻坐着評委、家長,
還有承擔記錄任務的“長槍短炮”,
台上大屏幕展示着PPT。
這與大學嚴肅緊張的答辯現場“形似而神不似”。
學校借鑑大學教育形式,
或者是想提高活動規格和段位,
或者是出於宣傳需要,
我們不必糾結於這種形式上、表述上的彎彎繞繞,
關鍵看學生能從中獲得什麼。
如果真正讓學生得到了提高、收穫了成長,
應該給予一定包容。
這種教育方式本身並不“罪大惡極”,
設計科學、操作合理的話,
是有益孩子成長、符合教育規律的。
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研究性學習,
比起填鴨式教學,
更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思考。
有人説,
“小孩應該是快樂單純的,而不是老氣橫秋。”
孩子的確應該快樂,
但小學生體驗一下寫論文的過程就一定不快樂嗎?
完成小學級別的論文也需要調研、探索、思考,
説不定樂在其中呢。
論文也不等於老氣橫秋,
有人看來枯燥無聊,有人讀來津津有味,
新觀點、新論證,別有一種趣味。
網友的批評也是一種提醒,
要避免這一方式成為一種作秀、一種形式主義,
孩子很忙、家長很累,
耗費精力,沒啥收穫,
到頭來只是營造了非一般的招生簡章。
小學搞畢業論文答辯,必定得堅持過程導向,
而不是過多關注結果。
孩子通過撰寫論文提升認知水平、研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通過答辯展示鍛鍊和表達能力,
都是在過程中實現的,
切勿去追求論文多麼漂亮、多麼高深,
得出了什麼原創性結論。
得明確是在培育學生,而不是在卷家長。
本科生、研究生的論文都需要導師輔導,
小學生寫論文也離不開老師、家長的輔助,
但是主角配角,角色不能顛倒。
很多家長都有切身體會,
學校把任務佈置下去,
就撂挑子不管了,
真要那樣的話,徒增家長負擔,還不如不辦。
與80後、90後的童年時光不同,
10後在科技和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下成長,
信息檢索更加便利,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豐富。
另一方面,
教育的理念、方式也在不斷更新、更加多元。
萬變不離其宗,
不管啥項目啥形式,
總歸要以孩子為中心,
落到立德樹人的目標上來。
你支持這樣的小學畢業論文答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