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皇朝,因為與我們離得不遠,所以在我們腦海中,清朝是最有“温度”的一個王朝。
即使在晚清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帝后之爭”,也沒有歷史學家徹底否認慈禧與光緒親情至濃的母子關係。
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權力永遠凌駕與親情之上,何況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在權力面前,一切都變得渺小和無足輕重。
康熙駕崩之際,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一次繼承由此拉開帷幕,主角是康熙四子胤禛和十四子胤禵。
胤禛即雍正。
當時的雍正在康熙眾多的皇子中,屬於不出眾的一類,也許是韜光養晦,更可能是老謀深算,最後,雍正成了最後勝利者。
下面説説康熙十四子胤禵,胤禵與雍正的同母兄弟,但是,這哥倆感情並不要好,胤禵更喜歡與另一個皇位有力競爭者同父異母兄弟胤禩較好,甚至結成了權力同盟。
胤禵為何一直被認為在皇位繼承上被黑,那是因為當康熙駕崩之時,他正肩負着保衞西藏的重要使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而且勝仗連連,為大清保衞西藏做出了重要貢獻。
胤禵不但能征善戰,儀表堂堂,而且重情重義。當八阿哥胤禩因有企圖謀害胤礽之心,康熙準備誅殺之際,胤禵挺身而出為之求情,這讓康熙看到了久已不見的真情。對胤禵更是另眼相看,多次給予賞賜。
上述事項也只能説明,十四阿哥胤禵具備當皇帝的素質,至於康熙是否真正讓他繼承皇位,這隻能在野史中找到不確定的答案了。
無論如何,當胤禵從西藏邊陲趕回北京為父親康熙奔喪之際,無論他想不想成為雍正的對手都為時過晚。因為他的存在就是對雍正的威脅,在皇權的爭奪中,他們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正因為雍正在康熙眾多阿哥中沒有過硬的“本領”展示,能征善戰有皇帝相的胤禵並沒有拿雍正當回事,在對待皇帝雍正的態度上顯得生硬。在景山壽皇殿拜謁乃父靈柩時,見到雍正,不肯下跪,讓雍正找到了機會。
隨即胤禵被軟禁於景陵讀書,失去了實質上的自由。
胤禵的結局在血雨腥風的皇位爭奪戰中,已經算是最好的結局了。也許胤禵想當皇帝根本是後人的杜撰,也許雍正本就信心滿滿,根本沒有把胤禵當成真正的威脅。
所以,胤禵被軟禁到景陵護衞康熙皇陵,開始了漫長的軟禁生涯。
清朝的温度遠遠不至於此,雍正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胤禵。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晉為多羅恂郡王。
胤禵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
乾隆二十年,胤禵卒,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