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是對是錯?兩個孩子的案例,令人反思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經典

每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才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寶寶們的成長之路吧!

最近因為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校園欺凌事件又一次受到人們的熱議。很多家長秉持為了孩子好的觀點,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強調:“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不要軟弱,這樣別人才會怕你,不會再欺負你”。但是話容易説,做卻難做,而且對於小點的孩子來説,總是難以把握度。而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説,是怎麼運用“打你,就打回去”這句話的呢?我們通過兩個案例來看一下:

案例一:閨蜜家女兒在幼兒園時,總是受到同班男孩的欺負,喜歡抓女孩的辮子。孩子回去總是哭哭啼啼的,閨蜜就想到一個辦法:在網上買了一個一米二的不倒翁,教女兒什麼是直拳和勾拳,並且跟女兒説:他再欺負你,你就這樣打他。後來女兒照做,再也沒有出現被揪小辮子的情況了,還當上了小班長。

案例二:同學是幼師,班裏有個孩子三四歲,之前被別的孩子打了一下受了傷,家長就告訴他:“誰欺負你了,就打回去”。後來,只要別人和他打鬧讓他不開心,就把別人抓傷,有一次還把別的小朋友的頭摁在地上打。本來很聰明的孩子,但是現在遇到了矛盾只會用打人的方式來解決,別人打一下,他就十倍奉還,完全不考慮後果。後來再也沒人願意跟他一起玩, 大家都孤立他,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創傷。

同樣是教孩子打回去,為什麼效果差別那麼大呢?背後的原因在於家長的執行方式:

一味地讓孩子打回去,不注意度的把握,會讓孩子進入另一個極端

網路上有人持這樣的觀點: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打壞了爸爸替你賠錢。這樣的言論始終覺得不太妥當,如果是十幾歲的孩子破壞力已經很強,而家長還採取這樣的態度,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恐怕沒人能夠承受。

杜絕被欺凌,家長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最重要

孩子內心比較單純,教孩子還手時,一定不要忘記要教他們注意把握度,還要告訴孩子打人不是最好的辦法,暴力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溝通和交流才是首要的。

而對於大點的孩子來説,一定要跟孩子保持長期高效平等的溝通關係,觀察到孩子被欺凌的苗頭之後就要及時干預,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成為孩子的堅實後盾,鼓勵孩子用理性的方式打回去也未嘗不可。切不可因為自己的大意,而把孩子置於危險之中。

家長在教孩子“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時,希望把“別人不欺負你,你不能先欺負別人”當成前提,提醒孩子注意度的把握也很重要。為人父母太難,家長在遇到問題時還真要三思才行。

上面的方法您學會了嗎,每個寶寶的成長期間避免不了一些小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他們領先再起跑線上,那麼本期就暫時到這裏啦,關注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