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讓,字後己,幽州盧龍人。陳思讓的父親是陳審確,先後在後唐和後晉兩朝為官,曾經做過檀州、順州、涿州、均州、沁州、唐州、祁州、城州這八個州刺史,可以説是久經沙場、戰功赫赫。陳思讓初入仕途是在莊宗李存勖帳下,李存勖即位以後,直接把陳思讓提升為右班殿直。後晉天福中期,也就是石敬瑭做皇帝的時候,陳思讓被轉為東頭供奉官,後來又做作坊使。這段時間安從進在襄陽起兵造反,朝廷派陳思讓為先鋒右廂都監,跟隨武德軍節度使使焦繼勳領兵前去征討。結果和安從進的大軍在唐州花山腳下相遇,兩強相遇勇者勝陳思讓的先鋒部隊奮勇廝殺大敗安從進的部隊,這一戰是壓倒性的勝利,安從進的軍隊被徹底擊潰,只與數十騎逃還襄陽,嬰城自守。這次大獲全勝,石敬瑭論功行賞,陳思讓得以官拜獎州刺史。後來安從進再次兵敗自焚,叛亂終於被平息,陳思讓再領坊州刺史。
天福八年冬,石重貴即位以後,對契丹“稱孫不稱臣”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契丹大軍發兵後晉,石重貴命陳思讓為澶州監軍帶兵討伐在青州的楊光遠,接着又被朝廷任命為行營右廂兵馬都監,戰爭結束改任磁州刺史。朝廷讓陳思讓和符彥卿的軍隊聯合北征契丹,陳思讓表請石重貴三思而後行。石重貴一看陳思讓不同意北征勃然大怒,下令調離陳思讓貶謫衞州。由於和契丹的連年作戰,後晉國庫空虛,可以説到了舉步為艱的時候。這時有徵戰的武臣將去世,舉行葬禮的時候很少有人去,可能是怕皇帝怪罪吧,可是陳思讓不怕降罪欣然前去武將家裏奔喪,聽到這個消息人們無不佩服陳思讓的。後來朝廷又再次起用陳思讓為隨州刺史。
後周太祖郭威即位,郭威遣供奉官邢思進召思讓及所部班師還朝。劉崇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周太祖打算讓有實戰經驗的人去戍守邊關,於是派遣陳思讓率兵戍守磁州,控扼澤州和潞州。時間不長,陳思讓為直接任命為磁州刺史,兼任北方兵馬巡檢。
廣順元年九月,劉崇遣大將李瑰領馬步軍各五都,鄉兵十都,自團柏軍於鷂子店。陳思讓與都監向訓、張仁謙等率龍捷、吐渾軍,至虒亭西與李瑰軍相遇,陳思讓大軍斬殺敵軍三百餘人,生擒百餘人,收降劉崇的偏將王璠、曹海金,獲得馬五十匹。此役大獲全勝,陳思讓聲名鵲起,在朝廷的威望越來越高,這裏不再一一贅述。
顯德六年春,柴榮遂決意御駕親征,收回燕雲十六州!隨後,柴榮便以韓通為陸路元帥,以趙匡胤為水路元帥,分命諸將水陸俱進,他自己則乘坐龍舟沿河北上。柴榮命陳思讓先赴冀州待命。結果讓人意想不到的順利,數萬周軍歷四十二天未放一箭,未傷一卒,就將瓦橋關以南諸州悉數平定了,周軍共得三座大州、十七個縣、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户。後來柴榮不聽眾將勸阻執意兵發幽州,途中染病又退回瓦橋關。 柴榮在回軍的路上,頒佈詔命:以瓦橋關為雄州,以滑州節度留後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將容城、歸義二縣劃歸雄州;以益津關為霸州,以侍衞馬步都指揮使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將文安、大城二縣劃歸霸州,並命韓通從濱、棣二州調發數千壯丁修築霸州城。世宗在回京的路上又下旨任命陳思讓為關南兵馬都部署。恭帝嗣位,陳思讓被授廣海軍節度使。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還是讓陳思讓戍守雄州而且加封檢校太傅。為什麼趙匡胤如此信任周世宗的邊防重臣呢?陳思讓平時和趙匡胤的關係就不錯,還有韓令坤他們都可以和趙匡胤推心置腹,而且陳思讓和趙匡胤還是兒女親家。陳思讓的女兒嫁給了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當時趙匡胤即位後就快馬通知了戍守雄州的陳思讓和戍守霸州的韓令坤。兩人説法出奇的一致:“您早就該這麼做了。”乾德二年,陳思讓又被任命為保信軍節度使。開寶二年夏,改為護國軍節度使兼河中府尹。開寶七年,陳思讓去世,終年七十二歲。
陳思讓為官一生,殫精竭慮,沒有怠政,所到之處深受軍民愛戴,他篤信佛教,在所有從政過得地方倡導不殺生,所得的奉祿全部捐給寺院供僧人用餐,人們皆稱其為“陳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