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一個學派,是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
關於兵家的起源眾説紛紜,有人認為兵家源自道家;有人認為兵家源自法家。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兵家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由此可見,兵家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吸收了百家之長。
兵家在我國曆史上的代表人物極多,如孫武、孫臏、白起、張良、韓信,甚至我國古代一直到當代的軍事家都可以稱作是兵家的代表。
説到兵家就必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兵家的集大成者孫武。
孫武,齊國人,字長卿,春秋時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經伍子胥的推薦被任命為將軍,率領吳國的軍隊攻破了楚國。
孫武認為:兵者,國之大事,他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觀點,孫子更加註重解情況,全面地分析敵我、寡重、強弱、虛實、攻守、進退等矛盾雙方,並通過對戰爭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以克敵制勝。孫子還提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觀點,他認為無論在怎樣的戰場上,我們都能因為敵人的變化而取得勝利,謂之神,強調了戰略戰術上的奇正相生和靈活運用。孫武著作有《孫子兵法》一書,為中國最傑出的兵書,並深受世界各地所重視,是當代包括西點軍校在內的多個軍校的必修課程。
兵家的出現,是為了適應春秋戰國封建制取代奴隸制激烈鬥爭的需要。“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也就是説在,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和帶兵打仗。因此,一些有識之士,紛紛研究如何“擒敵立勝”的軍事理論而著書立説,從而形成了一批軍事理論家,這就是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