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潤生追悼會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數百人前來送杜老最後一程。
昨日上午9點,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杜潤生的追悼會在八寶山東禮堂舉行。首都各界幹部羣眾及杜潤生同志家鄉代表、生前友好等數百人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杜潤生同志。
老人為杜潤生送行
昨天早晨8點左右,送別的隊伍已經排成了長龍。杜潤生生前的門生陳錫文、翁永曦、周其仁等紛紛出現在悼念隊伍中。
上午9點,人們依次進入禮堂鞠躬悼念,並向杜潤生家屬和親友握手致意。杜潤生的遺體安放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着中國共產黨黨旗,正前方擺放着遺像,周圍擺滿了社會各界致送的花圈。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農業部等黨和國家機關單位,也敬送花圈表示哀悼。
值得一提的是,曾同杜潤生在西城區西黃城根南街9號(俗稱“九號院”)共事的老同事們也來送杜老最後一程,他們不少已是頭髮花白、年近古稀。杜潤生一位“九號院”的老同事告訴記者,他認為杜潤生不僅僅是改革家,更是位思想家,因為杜老在很多問題上總能具有前瞻性。
杜潤生生前的秘書李劍在現場告訴記者,杜老走得其實很突然,在去世幾天前,老人發起了低燒,然後情況就不太好。此前,杜老身體一直不錯。據瞭解,杜潤生於10月9日6點20分在北京醫院病逝,享年102歲。
看熱門新聞就來新聞閣:http://www.xinwenge.net/“農村改革的先行者”杜潤生
昨日,八寶山殯儀館。現場擺放着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送來的輓聯。
杜潤生先生躺在蒼松翠柏鮮花間。
杜老的外孫杜帆捧着杜老的遺像走出禮堂,身後數人抬着杜老的遺體。本版圖片/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杜潤生與“要吃米找萬里”的萬里並稱為“農村改革的先行者”。
1913年7月,出生于山西省太谷縣的杜潤生以領導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簡稱“農研室”)起草5箇中央一號文件而著名。而中國農村改革的根本標誌就是1982年-1986年5箇中央一號文件。
據瞭解,5個一號文件的出台過程還培養了一批年輕人。其中包括王岐山、林毅夫、陳錫文、周其仁、杜鷹、朱厚澤、翁永曦、黃江南。他們都曾與杜潤生一起在西黃城根南街九號院的“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並肩工作。
現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曾撰文寫道,杜老留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當中央農研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時候,之所以能夠制定出那麼一些被人稱頌的、有着重要作用的中央政策性的文件,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他真正把握了中國的實際,真正地把握了農村最基層人民羣眾內心的迫切要求。比如包產到户、包乾到户,説到底最簡單、最形象的一個説法,就是給了農民生產經營的自主權。
看熱門新聞就來新聞閣:http://www.xinwenge.net/杜潤生追悼會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數百人前來送杜老最後一程。
昨日上午9點,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杜潤生的追悼會在八寶山東禮堂舉行。首都各界幹部羣眾及杜潤生同志家鄉代表、生前友好等數百人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杜潤生同志。
老人為杜潤生送行
昨天早晨8點左右,送別的隊伍已經排成了長龍。杜潤生生前的門生陳錫文、翁永曦、周其仁等紛紛出現在悼念隊伍中。
上午9點,人們依次進入禮堂鞠躬悼念,並向杜潤生家屬和親友握手致意。杜潤生的遺體安放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着中國共產黨黨旗,正前方擺放着遺像,周圍擺滿了社會各界致送的花圈。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農業部等黨和國家機關單位,也敬送花圈表示哀悼。
值得一提的是,曾同杜潤生在西城區西黃城根南街9號(俗稱“九號院”)共事的老同事們也來送杜老最後一程,他們不少已是頭髮花白、年近古稀。杜潤生一位“九號院”的老同事告訴記者,他認為杜潤生不僅僅是改革家,更是位思想家,因為杜老在很多問題上總能具有前瞻性。
杜潤生生前的秘書李劍在現場告訴記者,杜老走得其實很突然,在去世幾天前,老人發起了低燒,然後情況就不太好。此前,杜老身體一直不錯。據瞭解,杜潤生於10月9日6點20分在北京醫院病逝,享年10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