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車市物語(ID:autostinger),作者:楊益春,原文標題:《高庫存下的經銷商,需要的不只是600億元“紅包”》,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税600億元。此消息一出,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隔天,汽車股第一時間開盤拉漲,A股市場中,長安汽車、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廣汽集團等紛紛拉昇,長安、廣汽甚至一度快突破漲停板;港股市場也普漲,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漲幅一度超過10%。乘用車服務板塊,廣匯汽車也快速拉高漲停。
但好景不長,盤中汽車股大面積“跳水”。截止收盤,長安、廣汽、長城、吉利等整車股儘管微漲,但還是留下一條長長的上影線。乘用車服務板塊,只有廣匯汽車保持在漲停板,其餘基本全部翻綠。
可見,證券市場的反應還是比較謹慎。600億元“大禮包”,短期內還不能直接建立起資本市場的信心,有待政策進一步細化落地。
實際上,由於疫情反覆,在北京、上海等地,閉店的經銷商依然很多。
“根據北京市海淀區疫情防疫要求,即日起到5月28日,本店暫時閉店。”北京海淀區的一家汽車4S店日前無奈發佈了這樣一條閉店通知。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在所調查的94個城市樣本中,由於疫情防控政策規定,有34個城市的經銷商有閉店現象。而在閉店的經銷商中,閉店時間在一週以上的經銷商超過六成。
不少經銷商表示,疫情帶來的影響確實太大,閉店後很多工作都無法開展,只能打電話做做回訪。談話中,他們也感覺到客户言語中的失落,不少消費者收入下降,導致消費信心不足。
“從購買力上來説,本來想買車的用户可能會選擇推遲,有些想買高端車的消費者也可能會降低自己的標準。”某自主品牌4S店店長這樣説道,“很多車主,本來要打算換車的,最後也推遲了或者不換了。”
4月數據也顯示,售價大於30萬的車型,降幅最為嚴重,尤其是轎車,下降幅度達到了46.3%。而售價低於30萬的轎車降幅較小,但仍然有30.3%。對於即將過去的5月份,乘聯會預測,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132.0萬輛,同比下降19.0%。
零售 > 批發,庫存依然高漲?
前不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2022年4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4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1.91,環比上升9.1%,同比上升21.7%,庫存水平位於榮枯線以上。
今年1-4月份庫存係數走勢 | 圖片來自乘聯會
另外,據儲吉信息統計數據,無論是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還是豪華品牌經銷商,4月份的新車庫存週轉率都出現明顯下降,其中降幅最嚴重的是豪華品牌,導致其4月庫存係數全面上升。
不過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份,狹義乘用車產量為985697輛,批發量948085輛,同比下降均超40%。而零售量卻有1043874輛,同比下滑35%。零售量大於批發量,按照常理來説,經銷商的庫存量應該呈下滑趨勢,但事實上卻截然相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有可能是新車還在運輸途中,因為部分地區受疫情影響,可能導致物流不暢,中間延遲10天、20天,積累下來就會產生問題。雖然車賣出去了,但交不了車。另外,車有可能已經到庫,但因為封控等原因提不了車,只能在庫裏放着,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汽車分析師楊濤(化名)説道。
除此之外,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原因。“比如北京,5月26日上午將進行2022年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對於一些銷售新能源車型的經銷商而言,也有可能是為這一天的到來做庫存準備。”北京某傳統車企經銷商總經理李曉光(化名)表示。
但無論如何,以上因素也僅僅只能解釋局部現象。視野拉開可以發現,這些因素無法影響大盤的整體走勢。需求的下降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受疫情影響,居民收入和消費均受到強烈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和2020年的情況還不太一樣,2020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可能影響較大,但從下半年開始就有了一定的反彈。當時大家對未來還是很有信心的。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疫情遲遲得不到有效控制,導致大家對未來有些迷茫,這種心態的變化其實是最關鍵的。”汽車分析師楊濤説道。
低迷的大環境下,一線經銷商的壓力之大肉眼可見。
“無奈”的經銷商:我們需要車企的銷售政策支持
經過了近幾年的市場衝擊和深度調整,經銷商的承壓能力早已不復當年。
“這幾年經銷商的日子是真的慘,幾年前,賣車和售後都掙錢;過去兩年,賣車掙得少了,但售後依舊掙錢;現在的日子是,賣車賠錢,售後還不怎麼掙錢,我聽説有的廠商為了賣車都打出‘燃油車終生免費保養’的旗號了,這讓經銷商的日子怎麼過?”某品牌4S店員工薛力(化名)和車市物語抱怨道。
薛力所工作的品牌4S店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是該品牌全國規模最大的旗艦店之一,在如今的局勢下,旗艦店照樣發愁銷量。
“4月店裏賣了50多輛,5月17日要求全員居家前,賣了大概20輛,跟以前沒法比。就這樣,廠家還想着讓我們提車,要求北京這些受疫情影響的4S店賣1輛提1輛,若不接受這個方案,就得按照年初制定的指標來,不得更改。”他無奈表示道。
“問題是現在的庫存確實有點多,不光我們,我們集團旗下各品牌庫存都不少,完全不像廠家説的‘賣不出去車是因為供應鏈導致的生產減少’。終端需求確實下滑了,隔壁的某德系品牌,一個月也就賣20多輛,以前他們的銷量可是我們的幾倍。”薛力補充説道。
他依稀還記得2020年初的疫情,廠家及時調整了銷量目標和對經銷商的扶植性政策,讓他們強撐了過來。面對當下的嚴峻局面,他直言道:“現在我們同樣需要廠商的支持。”
即使面對當下的局面,主機廠都很有信心完成今年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標。在他們看來,市場需求依然存在,目前只是在製造端出現了問題。前不久,業內的輿論聲都集中在車企“復工、復產”等焦點上。不過就目前情況而言,即使供給側恢復正常,消費端的走勢也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這些不確定性,尤其處於封控區的那些店面,很多車企其實都會有一些紓困措施。像我們從2020年開始其實就有一套應對疫情點狀發生的應對方案,正常的區域按正常的考核走,受影響較大的店面在銷量任務考核上還是會有一定的鬆綁。”一家日系品牌的經銷商總經理張茜(化名)這樣説道。
“因為斷斷續續的疫情,各種線下的終端促銷活動有時沒法舉辦。到目前為止,我們也沒有成型的想法來應對眼下的困境。”某豪華品牌經銷商集團高管無奈説道。
5月馬上就要過去了,終端市場需求卻舊低迷,經銷商層面持續承壓。根據乘聯會統計,5月1日—15日,全國乘用車零售48.3萬輛,同比下降21%。儘管降幅有所收窄,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後續汽車市場仍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
購置税減免,有總比沒有強
有意思的是,儘管車市整體低迷,新能源車市場卻走出了獨有的行情。
據乘聯會新能源車零售數據看,4月市場總體走勢繼續保持強勢,疫情和原材料緊缺漲價並未影響新能源的走勢。尤其傳統車企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車,迎來很大的增長。
4月份新能源廠商銷量排名 | 圖片來自乘聯會
乘聯會數據也顯示,在零售銷量TOP10的新能源廠商中,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其他所有車企4月的新能源車銷量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尤其像比亞迪、吉利,甚至實現了3倍以上的增長。另外,零跑、哪吒這些後起的新勢力也實現了成倍的增長。
最讓外界刮目相看的,無疑就是新能源汽車“領頭羊”比亞迪。在其他主機廠遭遇產銷量劇跌的時候,它卻好像絲毫不受市場的影響,產銷量呈上漲態勢。當然,這其中有其強悍的供應鏈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車的需求依然是強勢的。
“我們現在唯一的擔心,就是怕不能按時交車。”一位比亞迪的經銷商總經理硬氣地説道,“比亞迪和大盤情況多少有點差異,我們不是賣不出去車,而是怕交不了車。”
據他講述,有時候產能都滿足不了訂單的需求,比如剛上市不久的元PLUS,4月銷量是10100台,但其實產能還是跟不上訂單,訂單還有不少。
但比亞迪畢竟是個案。對於其他大多數品牌來説,其所面臨的狀況還是很嚴峻的。
針對目前消費端的疲態,國家有關部門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了各種積極利好的政策。4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廣州4月初啓動的“汽車消費節”、天津市西青區及津南區發放的汽車消費券、杭州的購車補貼活動等,以現金減免、綜合性補貼、金融普惠等方式促銷讓利。
5月23日,國務院還發布了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税600億元的利好政策。“這個政策我們還是比較期待的。至少讓大家看到一點信心。畢竟之前國家也有過此類利好政策,確實能取得不錯的刺激效果。像有些地方發放的消費券,其實很多有條件、有門檻的,比如消費一定金額才能用消費券抵消,這種效果其實微乎其微。”張茜向車市物語説道。
在她看來,儘管此次政策出台的背景有所不一樣。但有總比沒有強。對於她們一線些經銷商來説,購置税減免還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至少可以影響那些收入沒那麼大波動的用户羣體。
“對那些未來很迷茫,不想現在消費的用户,剛好有國家購置税減免的政策,他們還是會有所考慮的。”張茜補充道。
當然,此次購置税減免的細則還未出台。但對張茜她們來説,還是大力呼籲對油車購置税進行大幅減免。油車這幾年確實比較難,反觀新能源車大部分還交不上車,很多訂單得等到下半年才能消化。
“我們希望把重點放在油車,這樣才能刺激消費。就像流通協會公佈的數據一樣,油車庫存居於高位,沒有正常地流通。”張茜説道,“如果能把中排量車型加進去,那就更好了。”
據統計,小排量車從2月份到4月份降的幅度很大,高於中級車,但中等收入的這部分用户情況其實稍微好一點,如果能連帶2.0T這些中等排量車型來刺激的話,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據一位資深汽車分析師近幾年觀察,哪怕沒有疫情影響,燃油車市場其實也在受到擠壓,那些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品牌,它們的很多4S店是不怎麼賺錢的,其中包括一些強勢品牌。
每年年初,主機廠都會定下可觀的銷量目標,經過攤派,壓力逐級向下傳遞。不可否認,經銷商當下面臨的壓力確實很大,但主機廠的壓力也不小,這是整個行業所要面臨的挑戰,誰都不能置身事外。值此關鍵時刻,行業所有參與者都應該攜起手來,直面挑戰,這樣走出時下困局才有希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車市物語(ID:autostinger),作者:楊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