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能夠借錢幫助我們,那是真心實意,時間再久也得記着有朝一日要歸還。”10月17日,吳生傑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仍在重複着父親一直以來的做人信條。
12年前,吳生傑一家因父親左運齊手術費一籌莫展,廈門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管牀醫生王博文偷偷塞給家屬3000元湊齊了費用,他們一直記在心裏,最終在2022年國慶假期輾轉千里將錢送到醫院。這場雙向奔赴的暖心故事引起了社會廣泛好評。
患者手術費沒籌夠
他悄悄塞給家屬3000元
“國慶假期我剛好休假,後來接到同事的電話,問我是不是在12年前接診過一位姓左的患者,他們要還錢給我。”今年38歲的王博文醫生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同事詢問的時候,剛開始我沒想起來,經查詢當年病歷,再加上和患者電話交流,這才回憶起了那件事。”
由於前來還錢的吳生傑和父親左運齊來去匆忙,王博文醫生並沒有見到他們。
吳生傑和父親之所以姓氏不同,是因為他自小跟隨母姓。他們是湖北荊州人,2010年在廈門打工,目前家裏人大多在浙江打工。當年左運齊因為腰腿疼痛厲害,漸漸無法行走,和妻子一起到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就診,檢查發現第五腰椎四度滑脱、椎管重度狹窄。“一般的患者都是一度、二度滑脱,這種腰椎四度滑脱的情況,屬於特別嚴重。”王博文醫生介紹,很多病人都是能扛則扛,但是這種情況是越拖越嚴重,必須及時手術治療。“我記得家屬問了一下大概的手術費用,可能是缺錢。我建議他們先住院治療再籌錢,能湊多少是多少。”
當年,左運齊收入不高,每個月1000多元工資,大兒子剛參加工作,小兒子才讀小學,籌集一筆幾萬元手術費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王博文醫生回憶説,當時好像還差了近3000元錢,我就悄悄給患者家屬塞了個紅包。並囑咐:“這事誰也別説,就當我做了點力所能及的事吧。”
從小立志成為軍醫
幫助他人減輕病痛
之所以當年悄悄幫助左運齊這樣的患者,其實和王博文醫生的個人經歷分不開。
王博文是江西九江人,小時候一直生活在農村,為了給患病的爺爺和外公治病,家裏欠下不少外債,就租種了十畝土地,王博文經常幫着父母插秧割稻等,螞蟥趴在腿上的場景經常出現,幹農活的時候還中過暑。
在他7歲和12歲時,疼愛他的外公和爺爺分別因病辭世。1988年南方遭遇特大洪災,14歲的王博文親眼目睹了人民子弟兵馳援家鄉抗洪搶險的場景,他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穿上軍裝保家衞國。王博文後來考上了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最終實現了童年的夢想,而且他還在第四軍醫大學讀完了碩士和博士課程。王博文説,自己成了一名軍醫,也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他們減輕病痛之苦。
網友點贊留言稱
歸還的更是一份善意
“欠別人的錢一定要還,否則心裏不安。”吳生傑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和父親左運齊近幾年在浙江湖州打工,專程在國慶假期駕車輾轉1300公里前往廈門還錢。
當年做完手術之後,左運齊身體恢復得很好,老人一直不忘廈門一位醫生提供的幫助。
“媽媽一直要我記住醫院裏的那位王醫生,讓我們有機會就去還錢。”吳生傑説,不幸的是,媽媽因為一場車禍去世。“父親也還記着這件事,他從小教育我們心懷感恩,對提供幫助的人不能忘記。”
吳生傑説,當年父親做手術時他不在現場,而老人也沒有留下王醫生的聯繫方式。所以,他們駕車前往廈門,想當面還錢。沒想到王博文醫生當天正趕上休假,他們雙方沒有見到,因為急着返回浙江,要了王博文醫生的號碼後,將錢交給了科室值班醫生。
王博文告訴北青報記者,當他和左運齊叔叔聯繫上以後,得知他們一家這些年並不富裕,一直以打工為生,這次還能將所借的3000元錢歸還過來,令他非常感動。
近日,一位網友在北青報“青流視頻”微博下的留言被紛紛點贊:“患者沒有不還錢,也沒有選擇轉賬這種方便快捷的形式,而是親自前往醫院歸還。他歸還的不只是錢,更是歸還一份善意。”王博文醫生也表示,“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情義無價,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才能對得起患者的信任和惦念。”
10月11日,阿里公益正能量工作人員得知王博文醫生當年向患者的借錢之舉後,頒發1萬元的正能量特別獎。王博文表示,他將捐出獎金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
文/本報記者 董振杰
統籌/孫慧麗 攝影/王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