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很非常熟悉,但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比較陌生。不同於二戰的既定計劃,一戰有很多的偶然性因素,也是沒有贏家的帝國主義爭奪戰。
談到一戰,就不得不説那個塞爾維亞熱血青年——加夫裏若•普林西普,正是他的幾聲槍響,引發了第一次世界級的大戰。
而在普林西普的手槍激發之前,斐迪南大公就遭到了炸彈的襲擊,而他遭到刺殺,一定程度上是他自找的。為何這樣説?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必然中的偶然事件。
僥倖逃過炸彈襲擊的斐迪南大公1914年6月28日早晨,位於巴爾幹半島北部的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市火車站,一列皇家專列緩慢地停靠在站台上。
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王妃—霍恩貝格女公爵蘇菲,從專列上走出,相繼乘上早已停在路旁的敞篷汽車。
汽車行駛在滿是羣眾圍觀的道路上,突然,人羣中竄出一個青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掏出藏在身上的炸彈,朝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座駕扔去。
不過,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反應神速,馬上抬起右手就將炸彈擋向了座駕後方,炸彈隨即發生了爆炸,乘坐在後方車輛的三名隨從負了輕傷。
斐迪南大公也受了輕傷,不過,這並沒有讓他改變既定的行程,他鎮定自若的決定繼續前往市政廳。
終究沒有逃過死亡的斐迪南大公,連帶着愛妻一起殞命斐迪南大公在市政廳逗留了約半個小時後,再次讓人驅車前往醫院,探望因刺殺事件受傷較重的副官梅里奇中校。
然而,當車隊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時,突然又有一個青年持短槍從路邊人羣之中一躍而出,朝汽車猛然連開數槍。
這一次,斐迪南大公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和他的妻子蘇菲王妃雙雙殞命,而這次刺殺,成為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廝殺四年之久的導火索。
加夫裏若·普林西普為何要刺殺斐迪南大公?斐迪南大公為何連續遭到兩次刺殺?其實,一定程度上這都是他“自找的”。
“火上澆油”的斐迪南大公,引來殺身之禍原來,早在1908年,奧匈帝國兼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引起了當地民族的反抗,而此次斐迪南大公又來觀摩在此地舉行的陸軍大演習,目的之一就在於用武力震懾當地人,這引起了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憤恨,無意於火上澆油。
加夫裏若·普林西普只是當地普通的一個青年,而他刺殺斐迪南大公的行為卻是很多青年人共同的心聲。
斐迪南大公的死,是奧匈帝國對外擴張招致的正義反抗,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找的”,對於被侵略者而言,是侵略者應有的懲罰。
第一次大戰的爆發是帝國主義兩大陣營間矛盾不可調和的必然產物,而引發這場戰爭的導火索,卻是一個偶然。
正是普林西普的幾聲槍響,歐洲主要帝國主義都捲入到了這場他們早就預料到要發生、卻沒有預料到結果的世界大戰。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有趣的歷史知識,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通俗第一次世界大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