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老人慾取離世兒子41萬存款被拒”近期在微博上引發熱議。
有媒體報道稱,2022年12月,孫某意外去世,未留下遺囑。孫某生前未婚無配偶也無子女,其父於2021年去世。其母趙某當前沒有收入,希望能取走兒子留下的40多萬元存款以繼續生活。但銀行因無法辨別趙某是否為孫某的唯一法定繼承人,拒絕了趙某的取款請求。
趙某多次索要存款未果,故將銀行訴至法院。法院通過調查查明,趙某與孫某系母子關係,孫某生前無配偶無子女,其父也先於孫某去世,趙某為孫某的唯一法定繼承人。法院判決,銀行將孫某的定期存款41萬元及利息支付給趙某,協助趙某辦理了相關取款手續。
(圖源:微博)
銀行規避相關風險“這是一位歲數挺大的老太太,她兒子在銀行裏有13筆存單,合計40多萬塊錢,銀行拒絕讓她取這筆錢,也是為了保護所有法定繼承人,不能確定原告就是去世兒子的唯一法定繼承人。”該案主審法官介紹道,曾勸老人走公證程序,但繁雜的證明難住了老人。
對於此事,有網友表示,“銀行在走正常程序,在沒有留遺囑的情況下,需要走司法訴訟或者公證處公證。萬一後續冒出第二個受益人,銀行需要擔責。”
事實上,現實中已故儲户親屬來銀行取款的情況時有發生。“會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情況是老人儲户去世,子女前來取款。”工商銀行某支行客户經理告訴記者,如果已故存款人的賬户餘額不超過1萬元,其子女可直接提取。高於1萬元,需要取款人提供已故存款人的死亡證明材料,並前往公證處開具相關材料。
“需要的材料很多,因為銀行無法確定已故存款人實際上有幾個繼承人,以及生前是否存在其他的債權人。債權人的權益比繼承人高一等,比如儲户生前欠債,那麼這筆錢大概率會先歸債權人處置。類似情況銀行沒辦法判定,所以只能依託於公證處的公證,銀行才能辦理提取業務。”平安銀行某支行客户經理表示。
上述客户經理向記者介紹了曾經的真實事例,“之前流程沒完善的時候,有子女拿着老人的死亡證明來取款,銀行辦理了,結果老人的其他子女來銀行鬧。因為銀行需要對這筆錢負責,最後進行了賠付。”
“減手續便民”仍有改進空間對於上述79歲老人的遭遇,有網友表示:“老人應該先去做公證,證明自己是兒子財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拿着公證書去銀行,銀行會協助老人取款的。只是公證需要眾多材料和證明手續,往公證機關跑一次往往很難解決所有問題。畢竟老人已經79歲,有諸多不便,希望有關機關能簡化手續,方便為民。”
近年來,相關部門已先後出台多個已故存款人存款查詢、提取的相關文件。2021年發佈的《關於簡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額存款相關事宜的通知》顯示,為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便利羣眾辦理存款繼承等業務,銀保監會、人民銀行決定簡化已故存款人小額存款提取手續。
據該通知,若提取申請人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即已故存款人在同一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賬户餘額合計不超過1萬元人民幣;提取申請人為已故存款人的配偶、子女、父母,或者公證遺囑指定的繼承人、受遺贈人;提取申請人同意一次性提取已故存款人存款及利息,並在提取後註銷已故存款人賬户,可免公證提取存款。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上調免公證提取限額,但最高不超過5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簡化已故存款人的存款提取程序,需在繼承便利與保護存款安全之間尋求平衡,大數據時代可藉助技術來實現相關機構的信息共享。
在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李建傑看來,進一步加強銀行與公證相關部門的互聯,有望在保證存款安全的情況下,更好地簡化提取手續。對於儲户而言,可儘量提前做好公證,報備財產信息,家人瞭然於胸,方便後續繼承提取。條件適合可提前辦理財產相關的繼承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