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 夜幕降臨,河南鄭州城區的水泥叢林中,高懸於“鑽石廣場”上的“記憶之環”亮起燈光。站在直徑40.2米的巨環下,人們猶如坐上時光機,思緒回到火熱的工業建設年代。
“記憶之環”象徵着鄭州第二砂輪廠引以為傲的工業結晶——砂輪。作為我國“一五”時期57個重點項目之一,這裏曾是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砂輪廠。廠區外遷後,老廠房被改建為文創產業園,再現生機。
不只是二砂。如今,越來越多鄭州人記憶裏響噹噹的名字正在被喚醒,擁有新容貌、新創意、新未來。
重塑“工業鏽帶”
位於鄭州中心城區西部的老工業基地,曾雲集鄭州5個棉紡廠、鄭州第二砂輪廠、鄭州煤礦機械廠等大型國有骨幹企業40餘家,為國家和地方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時代浪潮中,大量企業或改制或破產或外遷,老廠區面臨拆遷窘境。
中心城區寸土寸金,拆除老廠房開發住宅區,政府省心,企業獲利,卻非長遠之策。“不僅破壞了城市歷史記憶,還會加劇城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承載負荷。”鄭州二砂文創園核心板塊指揮部負責人成小波説。
怎麼辦?工業遺產聯結着過去與未來,有着不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鄭煤機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針對老廠區改造提升啓動芝麻街1958雙創園項目;大型綜合性投資集團星河控股集團進軍河南,鄭州二砂文化創意園應運而生……“工業鏽帶”迎來重塑與新生。
改造遠比重建複雜,而設計者們達成一致共識:儘可能保留古樹、工業製造機具等工業遺存,保持原有建築風貌,結合城市發展特色,在建築內部打造辦公場地、創意集市、運動場館等特色板塊。
“我們給每一棟老建築都掛上特製的歷史檔案牌,告訴人們這棟建築曾經是用來做什麼的。”鄭煤機集團副總經理付奇説,工業遺產利用要堅持規劃引領,引入先進設計理念,提升城市建設和羣眾生活品質,才能積聚人氣。
打造“城市秀場”
走進芝麻街1958雙創園,流線型屋檐搭配紅磚牆,高大的廠房建築攜工業風撲面而來。而成片的玻璃幕牆和可計步的智慧跑道卻又無時不在提醒着到訪者,這裏,相當“潮”。
“真是個休閒拍照的好地方。”站在2007年鄭煤機集團研發的當時國內首套2米架寬的液壓支架旁,鄭州市民孟婕説,自己在網上看到了博主們發的美照,就帶着小姐妹前來打卡。
不僅要“去鏽”,還要“上秀”。遺產保護論壇、現代樂隊演出、非遺文創展示……開園不到半年,鄭州二砂文創園各種活動接連不斷,入園人數超100萬人次,北京長江文化、楊麗萍生活藝術館、約克動漫等一批文創企業陸續入駐。
星河控股集團鄭州地產公司投資拓展副總監武戰傑介紹,園區主樓還設有大師工坊,呈現包括蘇繡、龍泉青瓷、青田石雕、水晶雕刻等非遺技藝,並定期舉辦藝術展,即展即賣,藉助藝術智慧加速園區文創產業發展。
成為“雙創”熱土
如何把改造後的新產業園區利用好,對城市管理者、廠房所有者和商業投資者都是考驗。成小波説,政府招商引資打頭陣、園區配套服務緊跟上、企業爭相入駐謀發展,振興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上海聯創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設計集團,去年入駐芝麻街1958雙創園。其鄭州分公司總經理李夏表示,找到一個氣質相投的落腳地並不容易。“隨着入駐企業增多,園區不斷拉長產業鏈,完善配套鏈,有力帶動了企業發展。”
目前,芝麻街1958雙創園一期已入園企業70餘家,以創新平台型項目、研發設計、電子信息等科技服務型企業為主,預估年營業收入近50億元。“得益於政府高位推動,園區已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付奇説。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武強看來,鄭州對工業遺產的利用探索是可貴的,“還需繼續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合作步伐,並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讓老廠房成為培育科創企業、集聚創新要素、加速動能轉化的優質平台”。
作者:
來源: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