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岸青
2021年中國汽車生產企業共銷售乘用車2145.6萬輛,同比增長6.6%,雖然汽車市場整體銷量在節節攀高,但也隨之爆發了產能不足、交付難等問題,不少車企紛紛開始多地選址,準備壯大工廠佈局。
而同時芯片供應不足,庫存車輛不夠交付又成為一大難題,“減配交付”“延期補償”等方案層出不窮,但在產能告急當下,卻有數百家車企工廠面臨閒置、資源浪費的現狀。
3月4日,人大代表王鳳英於兩會期間提出《關於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的建議》議案。她指出,在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達2669萬輛,但市場銷量僅為136.7萬輛,後續面臨着更多新能源項目規劃落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現象將進一步加劇。
一方面延遲交付產能不足,一方面機器落灰產能過剩,車企們是在“故弄玄虛”,藉機抬價嗎?
實則不然,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爆發出了高速增長形勢,但對於整體車市來説,僅僅是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和一二階梯的車企獲得了收益,面臨着交付量不足的煩惱。對於末流造車新勢力來説,訂單量寥寥無幾是經營的常態,嚴重過剩的產能利用率便是最好的證明。
據乘聯會統計,截止2021年底,有汽車銷量統計的車企僅有86家,產能利用率僅為52.47%。而且這86家車企的發展呈現出極度的不平衡性。據數據統計,目前16家車企年銷量超過60萬輛,6家車企年銷量在20至60萬輛之間,這22家車企在2021年總銷量為1906.6萬輛,總產能為2499.4萬輛,平均產能利用率為76.2%。
另外,還有不少車企年銷量低於一萬,高達29家,2021年總銷量為9.96萬輛,總產能為492.2萬輛,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2.02%。整體發展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分化。
一邊瘋狂擴張,一邊產能過剩,車企在鬧哪樣?
其實還要歸根溯源到幾年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幾年前,部分車企對於車市發展的預期過於樂觀,對於自我產品競爭力過於自負,於是瘋狂擴張,增加工廠佈局,而隨着“內卷”現象不斷,車企們面臨的競爭壓力加劇,不少競爭力不足的車企銷量開始下滑,便造成了大量的產能浪費。
此外,新能源市場的火熱也使得不少人紛紛走向了跨界造車的道路,曾經300家車企紛紛“下海”,想要搏出一片新天地,然而中國市場再大,也容不下幾百家整車廠一起分蛋糕。
隨着時間的推移,能存活下來的註定只有強者,不少車企選擇破產退出新能源賽道,而還有少部分車企依舊守着幾百的月銷量苦苦堅持。曾經大肆擴張的工廠和機器在沒有銷量的前提下只能落灰,便造成了當下一些車企產能不足,而另一批車企產能過剩的矛盾現象。
寫在最後:
其實長遠來看,這對於整體市場來説也是一個好消息。補貼退坡、競爭壓力增大,車企們面臨着更為嚴峻的挑戰,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強者愈強將成為未來市場格局變化的核心規律。
市場固然是殘酷的,但同樣也是公平的,想要搶佔市場蛋糕,便只能不斷提升自我競爭力。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經過洗牌的新能源市場帶給大家的將是更為健康、欣欣向榮的市場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