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晉系因涉嫌百億集資詐騙被查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又一個理財平台的倒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的e租寶被查,P2P跑路潮等,很多媒體的報道,也認為該事件不過是P2P行業的又一個地雷。然而,稍微瞭解一下便知,中晉系和P2P並無關係,不過,它的倒下卻揭開了另一種投資理財亂象。
和P2P無關,中晉系主打私募股權投資
一提到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人們多多少少會想到網貸P2P行業(P2P理財,是指個人通過第三方平台,為他人提供小額貸款,同時收取較高利息回報),去年P2P的非法集資風險高發。而“中晉系”因涉嫌吸儲和集資詐騙被上海警方查處,一石激起千層浪,P2P行業又成為眾矢之的,“‘中晉系’被查 P2P行業風聲鶴唳”這樣的標題比比皆是。雖然P2P行業的風險在今年依然延續,但這次“中晉系”被查卻和P2P沒有一點關係。
“中晉系”主打的業務是股權私募投資,而它旗下股權基金投資公司的全稱是“中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上,可以很容易查到該公司的備案信息,東窗事發前,中晉集團官網上也曾掛出過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的牌照。
“中晉系”的私募投資牌照
“私募”指的是募集方式,顧名思義是“私下募集”,也就是説這種基金是通過非公開的方式向少數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股權私募基金”中的“股權”指的是投資方式,按照原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的説法,“私募股權基金是把富人的錢集在一起, 投資於未上市的股權”。
但中晉從事的是“非法私募”,操作不合規不合法
真正的私募需要合法合規,滿足一系列的規定和要求。除了註冊備案外,還對投資人資格、募集資金方式做了規定:
而據媒體揭露,“中晉”主要通過獨特的合夥人模式圈錢,向投資人承諾高額年化收益。所謂的合夥人模式,分為不同類別,其中超級合作人、高級合夥人以及永久合夥人,出資規模為1個億,而一般合夥人的“入場費”是5萬元起。我們尚無從瞭解投資1個億的合夥人是否存在,很有可能這只是一個增加“光環”的噱頭而已。但從已經披露的數據可以得知,作為一般合夥人的中小投資者佔大多數。此外,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中晉系員工業績考核嚴苛,在壓力和激勵的雙重刺激下,很多員工也購買了公司的產品,並在自己的“朋友圈”賣力營銷。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當然,公司本身也想方設法提高曝光率,包括邀請“九球天后”潘曉婷代言、冠名贊助知名相親電視節目《相約星期六》以及馬隊、帆船比賽等。
那麼,募集到的這些錢後中晉拿去投資了什麼?據上海警方透露,中晉存在較多虛假項目,並且之前中晉出現資金鍊斷裂,借新還舊。如果是拆東牆補西牆,那麼中晉堪稱一個變種的“龐氏騙局”。也有媒體報道,中晉系旗下控股百餘家公司,其募集到的資金投向存在自融嫌疑(拿錢投資自己旗下的公司)。
如此“圈錢”,已經與合法私募背道而馳,“中晉”不過是以私募基金為名,行非法集資圈錢之實。
而類似的“非法私募”陷阱呈高發之勢
根據網貸之家的最新數據,目前全國一共有3000多家P2P平台。而相比,目前登記在冊的股權私募公司達1萬2千多家,這還不包括很多沒有備案就擅自從事私募活動的公司。大批量的民間私募機構冒出,但監管卻跟不上,以私募名義非法集資的情況屢禁不止。
去年1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發佈了《涉私募基金刑事審判白皮書(2013-2014)》,數據顯示,以私募基金作為斂財手段的非法集資案佔比高:
去年6月,北京市打非辦公佈工作情況,稱近年來,在非法集資案件中“尤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類成為大案要案高發領域和非法集資主要方式。”而在今年年初,據北京商報報道,北京市工商局內部下發《關於在全國範圍內暫停投資類企業登記的通知》,這意味着北京將全面暫停私募管理人及私募基金的登記註冊。
公眾容易上當,曲解信息是關鍵
光有誘人的高回報,不足以讓人上鈎,對一些小投資者而言,攢一筆錢並不容易,真要投資,還會在心裏嘀咕這事到底靠不靠譜。“騙子”公司當然瞭解這一點,就會用各種手段包裝自己,實現增信的目的。以“中晉系”為例,它的增信手段,除了前面提到過的贊助知名電視節目,邀請名人代言外,還包括租賃高檔商務樓,盡情讓員工“炫富”等等。這些都是表面工程,最後能獲得投資者信任,還要靠“中晉”曬出的各種牌照,因為在不少投資者眼中,准入牌照就等於政府信用的背書。
中晉員工“炫富”
然而,有些時候牌照並不是信譽的保證。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的登記備案不是行政審批,而只是形式審查,不設許可門檻,而監管機構是以登記備案文件為依據,對這些私募公司進行事中和事後監督。這意味着,凡是以私募登記牌照或者證書來做增信的,都不可信,不可寄希望於政府為風險兜底,投資者最重要的是多瞭解合法私募與非法私募的區別,提高辨別力。“非法私募”騙局其實不難識破:
其實,從去年6月監管層首次出手打擊非法私募開始,淨化私募行業的舉措一直沒有停止,事中監管事後處罰在執行,新制度、新規定業相繼出台,北京商報稱,私募基金步入了史上“最嚴監管年”。
我國的私募基金行業還很不成熟,與美國做比較,美國的私募基金行業資金規模巨大,但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只有2600多家,行業集中度高,而我國已註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數量是美國的近5倍。美國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主要是大型機構投資者和富豪階層的個人投資者,而我國的投資者結構呈現散户化的特點。可見,我國出現的“全民私募”並不是正常現象,在規範行業的同時,也應該鼓勵推動行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結語避免掉進非法私募陷阱只需要記住兩點,一是私募註冊實行“寬進嚴出”,有牌照不代表投資有保障;二是私募的投資門檻決定了普通人沒法“玩”,當它找你求投資的時候就已經違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