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月經羞恥”時,我們到底在説什麼

當我們談論“月經羞恥”時,我們到底在説什麼

近日,上海一名女大學生在校園教學樓廁所內放置衞生巾互助盒,互助盒通過“拿一片放一片”的方式供女性應急使用,並且放在顯眼位置。該學生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月經羞恥”。

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衞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衞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説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件事如果侷限在女性圈子裏,那就是一件單純的好事。不過,發起人特意將衞生巾互助盒放在顯眼位置,並明確提出反對“月經羞恥”的概念,就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很多網友表示不解:“我一直不覺得女生月經是羞恥呢。”還有人認為這是女權故意“豎起個靶子打”,是在“鬧事”。

要説清一個問題,首先要做的,不是去下結論,而是瞭解事實。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嚴重期間,眾多女性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有愛心博主為女性抗疫人員募捐衞生用品,卻在網上遭到怒懟:“人命都保不住了,還關心你褲襠的那點事。”有志願者聯繫一線醫院要捐助時,卻被院領導婉拒:這不急的。

不理解源於不瞭解。而不瞭解,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部分人沒有意願瞭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女性的羞於啓齒。長期以來,在公開場合提到月經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即使是女性私下的聊天,也要創造出“例假”“姨媽”等詞語來代稱。在網購平台上,各種精緻可愛的“姨媽巾收納包”在售賣,主要作用就是讓女性拿着衞生巾時,看起來不像拿着衞生巾,避免“尷尬”……如果有人感受不到月經羞恥,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完全不瞭解這件事。

當然,月經羞恥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而是世界共同話題。2015年,一名英國女孩不使用衞生用品跑完馬拉松全程,引發了強烈的爭議。而她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打破月經羞恥的禁忌。這並不奇怪,幾千年以來,女性的身體始終是禁忌話題。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長期被籠罩在神秘的氛圍內,幾乎是自然而然的。在人類還比較矇昧的時代,月經甚至被認為是不潔的,以至於還常常與巫術等陰暗的力量聯繫在一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下半身”的禁忌也非常普遍。月經因為跟性器官直接相關,更是男女都羞於提起。總而言之,月經羞恥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也不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殊心理,而是有着長遠歷史文化背景的普遍社會心理。

可是,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可以理解的社會文化並不代表就是對的。今天,我們提倡男女平權,也就是以平等的目光去看待女性,那麼就不能再把女性當作被遮蔽的對象,不能再把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當做一種禁忌。如果不能坦然地討論對女性而言如此普遍和重要的問題,那麼,平視女性就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做到。

此外,月經羞恥還特別會傷害到弱勢人羣。不久前,價格超低的“散裝衞生巾”曾在輿論場引發廣泛關注,人們驚訝於竟然還有女性選擇這麼便宜的衞生巾——難道不怕不衞生嗎?何必節省這麼一點小錢?然而,貧困女性卻無法公開談論衞生用品匱乏的痛苦,這也導致了一個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問題長期被忽視。

所以,反對月經羞恥絕不是心血來潮,沒事找事,而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即使一時無法改變觀念,那麼,從現在開始去了解月經、理解女性,也是善莫大焉。社會觀念的轉變是緩慢的、漸變的,這其中需要新聞中大學生這樣“廣而告之”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人內心瞭解接納的意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1 字。

轉載請註明: 當我們談論“月經羞恥”時,我們到底在説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