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標星電動星球 News
每天打卡閲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2020 年 3 月 10 號,馬斯克在推特上發起投票。投票內容很馬斯克:「特斯拉是否應該在柏林工廠地下挖一個狂歡洞穴」。
不出意料地,90.2% 的人投了贊成票,於是除了年產 50 萬輛電動汽車的超級工廠之外,Giga Berlin 還有可能會成為特斯拉員工/車主/粉絲的首選團建地。
一個有趣的事實:矗立在柏林東南部格倫海德市特斯拉大道 1 號(沒看錯,這條街被命名為 Tesla Straße )的柏林工廠,本來是寶馬 18 年前規劃的用地。
最終寶馬放棄了格倫海德,選擇了薩克森州的萊比錫。萊比錫工廠建成 15 年來,i 品牌在那裏誕生,又在那裏衰落,最終在那裏重生——但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結果這塊地成為了馬斯克的夢工場,2021 年,Model Y 會從這裏走向歐羅巴大陸,和國產 Model 3 從臨港奔赴全國各地一樣。
但留給馬斯克的時間並不多。按照計劃,柏林工廠將在 2021 年 7 月量產 Model Y。如果將 deadline 定在 11 個月後,現在的柏林工廠是否趕上了進度?特斯拉的第四座工廠和前面三座工廠有什麼不同?
Deadline 是第一生產力
北京時間 2019 年 11 月 13 日清晨 5 點 22 分,比三季度財報會議上的預告快了一個多月,馬斯克發佈推特,表示特斯拉第四座超級工廠定址柏林。
時間退回到 2016 年 11 月,馬斯克宣佈收購 Grohmann Engineering 的時候,就曾經表示「我們還仔細考察了歐洲幾個可供大規模生產特斯拉汽車、電池組和動力總成的地方,本質上説應該叫 Gigafactory 2。」
可惜宏願沒有達成,Gigafactory 2 不是歐洲境內的汽車工廠,而是美國水牛城郊外的能源業務工廠。甚至 Gigafactory 3 也沒有落户歐洲,而是在中國成就了馬斯克的速度與激情。
但馬斯克從未放棄紮根歐洲的想法。距離上海工廠驗收不到 3 個月,規劃面積達 3 平方公里(特斯拉上海工廠面積 3 倍多)的又一艘無畏戰艦正式起航。
出乎意料的是,柏林工廠的第一道難關來自人,當地人。
2020 年 2 月初,德國當地環保組織 Gruene Liga Brandenburg(勃蘭登堡綠色聯盟)表示抗議,稱柏林工廠清理用地時大量砍伐樹木,屬於嚴重污染行為。在當地法院仲裁期間,柏林工廠的砍伐一度暫停。
2 月 21 日,當地法院批准特斯拉繼續砍伐樹木,柏林工廠自此一路綠燈,即使是歐洲疫情期間也並未停工。
但想要匹配馬斯克 4 月份吹過的牛逼,柏林工廠還得再快點。
美國時間 4 月 8 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回復網友稱,瑞士地區的 Model Y 訂單將直接由柏林工廠出貨,「in about a year(大概一年之後吧)」。
工人們心領神會,5 月 15 日,僅僅三個月後,柏林工廠打下第一根試製樁。
6 月 29 號勃蘭登堡經濟部長來訪的時候,工地上已經有了 3 架起重機,還有一架正在組裝。
一個半月之後的 7 月 1 日,打下第一批正式樁。
根據 tesmanian.com 的報道,油漆車間已經在 7 月初開始建設,工廠混凝土地板也正在鋪。
根據 YouTube 播主 Jason Yang 的航拍視頻,上海工廠在 2019 年 4 月開始各車間框架建設,2020 年 1 月開始交付國產 Model 3。
也就是説,和基建狂魔相比,德國油紙包的速度似乎並不慢,甚至可能更快一點。
到了 8 月,根據外國網友的爆料,柏林工廠的動力總成車間已經進入鋪設屋頂的階段:
如果柏林工廠的進度真的比上海還快,那麼最早明年二季度,特斯拉就將成為又一箇中美歐三地生產的車企巨頭(當然市值早已超越了巨頭的概念),瑞士的朋友們就能開上心心念唸的 Model Y,比歐洲首批預定Model 3 的車主幸福多了~
開始打樁的柏林工廠進入新階段,自然需要新目標。
7 月 15 日,馬斯克發佈柏林工廠效果圖。依然是特斯拉的設計風格,但比起 Giga1-3,柏林工廠的屋頂全部覆蓋了 Solar Roof。
另外,也許是挖洞搞 party 的方案被董事會否決了,馬斯克表示狂歡區有可能會被安排在屋頂,甚至可能會搞一個屋頂泳池,甚至可以在工廠化身 DJ。除了熱舞以外,馬斯克未來也許還能表演戲水。
柏林工廠正在以特斯拉速度狂奔,但它承擔的責任並不侷限於造車。除了把歐洲賣車的成本打下來,Giga Berlin 還是馬斯克工程革命的試驗田。
馬斯克的魔法學院
7 月 31 日,博主 World of Engineering 發了一條「你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名工程師」的推特,馬斯克回覆稱:「Engineering is magic made real(工程是現實中的魔法)」。
他還在後面補充道:「很多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東西,比如飛行,在不那麼遙遠的過去裏,都會使你被認為是巫師,然後綁起來燒死」。
面對如今頭腦奔放如自己都能接受的世界,馬斯克決定再奔放一點。
「從柏林工廠駛出來的 Model Y 將會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也許看起來一樣,但實際上不一樣」,這句話估計也只有馬斯克敢説——想象一下豐田公開表示「一汽的卡羅拉和日本的卡羅拉看起來一樣實際上不一樣」吧。
所以到底哪裏不一樣?
馬斯克説得並不詳細,他在財報會議上的原話是「柏林工廠的 Model Y 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技術會不一樣,基礎工程架構會不一樣,成本效率會更高,其他提升還包括減少車身零件數量等等。」
特斯拉負責動力總成和能源工程的高級副總裁 Drew Baglino 當時補充説到:「我認為 Alien Dreadnought(無畏戰艦機器人)理念不僅僅包括自動化,還包括最小化製造的流程和複雜性,這才是真正的,橫跨原材料到整車過程的集成和製造。」
特斯拉 CFO Zach 補上了最後一刀:「大家現在看到的 Alien Dreadnought 製造機器人只是 1.0 版本,以後用於上海/柏林/德州工廠的將會是 2.0 版本」。
這算是特斯拉的傳統藝能了,你永遠不知道它下一次進化會從哪裏開始,幅度有多大。但馬斯克就是可以一邊説着「下一款會更好」,另一邊依舊銷量屠榜。
其實財報會議之前,馬斯克就曾在 7 月 10 日表示「柏林的 Model Y 值得關注,那將會是汽車車身工程的最終革命」,並對推特上網友「一體或者只有兩塊的鑄造框架」的猜測回覆「even more(甚至更牛)」。
想要實現 even more,特斯拉還得施展更多魔法。柏林工廠的工程革命目前並不明晰,但我們可以從能查到的細節處管中窺豹。
Giga Press,這是特斯拉歐洲工廠的殺手鐧之一。這裏的 press 指的當然不是按鍵,而是壓鑄。
2015 年,特斯拉向意大利老牌壓鑄機企業 Idra 訂購了一批 3000 噸鎖模力的機器,用於 Fremont 工廠製造 Model S/X 的車身部件,自此,特斯拉就在追求更強大鎖模力的道路上一路不回頭。
到了號稱「GIGA」的新一代定製壓鑄機,特斯拉已經將鎖模力堆砌到 5600-6200 噸,相比 2015 年接近翻倍。但是追求這麼高的鎖模力有什麼用?
鎖模力指的是為克服型腔內熔體對模具的漲開力,機器施加給模具的鎖緊力。要得到一台壓鑄機的實際鎖模力 F,需要套用如下公式:F=Am*Pv/1000,其中 Am 指的是零件的投影面積,Pv 指的是該種材料的典型充填壓力。
同樣的車身材料(鋁)條件下,F 越大,可以壓鑄的零件投影面積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需要堆砌鎖模力——可以一次壓出的零件,絕對不分兩次。
再早一些的 4 月 10 號,馬斯克表示「柏林工廠將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塗裝車間,多層次漆面會呈現出隨曲率變化而漸變的驚豔色彩。」馬斯克還補充説到「Fremont 和上海工廠以後都會升級,只是很難在已經投產的車間更新工藝」。
結合馬斯克各種場合立下的各種 Flag,歐產 Model Y 相比美產的優勢體現在:擁有更少的零件數量、更高效的製造、更先進的製造工藝,以及更低的生產成本等。
於是 Model 3 表示很受傷。
2020 年 7 月 12 日,特斯拉將 Model Y 性能版(標配 21 寸渦輪輪轂)的 EPA 續航從 280 英里(450 公里)升級到 291 英里(470 公里)。相比之下,Model 3 性能版的 EPA 續航為 299 英里(481 公里)。
這還只是 CFO 口中「1.0 版本」,還沒經過 Giga Press,以及它所在的全新生產流程打磨的初始版本 Model Y。
有句話也許非常不特吹正確,但我還是想説:要不再等等?
50 歲的生日禮物
是的,2021 年 6 月 28 日,馬斯克就 50 歲了。
和汽車歷史上很多雋永的名字一樣,馬斯克的 50 歲依然在爬坡。
50 歲的卡爾·本茨造出第一款批量生產的機動車 Benz Velo;50 歲的亨利·福特搗鼓出人類第一條流水線;50 歲的費迪南德·保時捷第一次與希特勒會面,甲殼蟲就此萌芽。
到了明年,50 歲的馬斯克也會有很多成績,比如賣出超過 150 萬輛(也許接近 200 萬輛)電動汽車,比如實現自動駕駛(暫且再信他一次),等等。
2018 年,CBS 到工廠採訪馬斯克的時候問他「你覺得自己到底是誰」。馬斯克的回答是「我就是一個工程師啊,我設計產品,但我不怎麼懂投資」。
不懂投資的馬斯克現在身價高居全球前十,但也許他説得對,50 年來他投資的企業都變成了自己的事業,可能這才是工程師思維吧。
柏林工廠毋庸置疑將會成為馬斯克工程思想的又一次大匯演,但比起這個,我其實更想看他在屋頂打碟戲水。
(完)
掃碼或者搜索「電動星球 News」
輸入「XH」,查看 2019 冬季續航測試
輸入「XSL」,查看新勢力深度報道
輸入「WL」,查看蔚來深度報道
輸入「TSLA」,查看特斯拉深度報道
輸入「RW」,查看新造車人物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