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完成組網令中國揚眉吐氣,曾長期受西方壓制,如今實現反超

  隨着6月23日成功發射北斗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衞星,中國完成了自己的全球衞星定位系統的建設,在技術上擺脱了對美國GPS的依賴,同時也成為其新的全球競爭對手。

  6月23日,現場直播了西昌衞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升空場面。數小時後,衞星進入預定軌道,並打開了太陽能電池板。

北斗完成組網令中國揚眉吐氣,曾長期受西方壓制,如今實現反超
  原定上週進行的發射計劃,由於技術問題被推遲,但具體原因並未公佈。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投入運營後,將對俄羅斯的GLONASS(格洛納斯)導航系統、歐洲的伽利略以及美國的GPS系統構成競爭。目前,衞星導航技術應用廣泛,除了對交通運輸、生產、救援、採礦、農業提供定位服務外,在軍事上應用使其具有國家戰略意義,如軍隊用於提供高精度的導彈地理定位或制導等。

  中國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北斗系列最後一顆衞星,也就是第55顆衞星發射成功,標誌着中國已經完成了覆蓋全球的衞星系統。“此舉標誌着,中國已經成為太空技術領域的強國”。

北斗完成組網令中國揚眉吐氣,曾長期受西方壓制,如今實現反超
  據估計,北斗系統的投資達100億美元,意在確保中國軍事通訊安全,避免在極端事件和衝突中承受遭到美國GPS干擾的風險。武器的瞄準和制導能力將因此得到改善。北斗系統完成之後,在亞太地區的定位將精確到10釐米以內,而GPS的精確範圍為30釐米。

北斗完成組網令中國揚眉吐氣,曾長期受西方壓制,如今實現反超
  “北斗”最終有55顆衞星,數量超過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31顆),也比歐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統(GNS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要多。按照中國目前的規劃,中國將在2035年“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表示,中國的衞星發射是一個“大事件”,它“使得中國脱離了美國和歐洲體系。”很顯然,北斗導航系統的建成可使中國避免在美中一旦發生衝突情況下、美方限制對其使用GPS的控制。

北斗完成組網令中國揚眉吐氣,曾長期受西方壓制,如今實現反超
  “此舉意味着中國在成為航天技術大國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德國之聲6月23日稱,過去20年以來,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源,以提升本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獨立性,在5G等技術領域,中國甚至已擁有霸主地位。中國的航天技術也在這一期間獲得了迅猛的發展。

  目前系統在中國國內被廣泛用於出租車、公交系統以及智能手機應用等。此外,據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系統已在巴基斯坦、泰國、老撾等數十個國家正式使用。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2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斗完成組網令中國揚眉吐氣,曾長期受西方壓制,如今實現反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