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在你的原生家庭裏,你是否一直被當作“孩子”來看待?

大部分人在原生家庭中,總是被父母當作孩子來看待。於是所説的話、所提的意見,所有對於家庭的思考,都被父母當作孩子之見所忽視了。這樣的孩子在家庭之中,沒有絲毫的參與感,每次他們想要參與到家庭中來的時候,都被父母拒絕了。在父母看來,這是對於孩子的一種保護,因為有很多事情的確不是孩子能夠解決的,所以就直接把孩子排除在家庭之外了。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來呢?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父母總是把孩子當作孩子。

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為什麼不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

父母從來沒有把孩子當“人”來看,按照儒家的“成人禮”理論來看,在某個時期的確不能把孩子當做“人”來看,因為他們還沒有“成為人”。按照心理學的理論來看,人的一生的任務就是成為人。按照這一理論,許多成年人也並非是“人”。對於這一點我們不深入探討,只從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來分析。因為父母沒有把孩子當“人”(成為人的人)來對待,所以就自然不會讓他們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

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不排除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是累贅,認為孩子只會添亂,所以會極大地限制孩子的諸多行為。在父母看來,孩子只要健康成長,好好學習就是最本分的事情了。事實上,父母忽略了一個潛意識的想法:之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意願成長,讓孩子聽話,其實是為了減少自己的管理成本(教育成本/教養成本)。父母為了控制自己的生活成本,才會渴望培養特別乖、特別懂事、特別聽話的孩子。

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父母認為家庭瑣事沒必要告訴孩子,也不需要徵求孩子的意見。在父母看來這是一種保護,是一種愛的體現。也有學者認為,讓孩子過早接觸生活的瑣事,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平庸,甚至變得世俗化。他們認為,孩子們應該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一種理想主義。對於這一點我並不完全支持,至少讓孩子參與到家庭重大問題的決策中,能夠給孩子一種對家庭的認同感、歸屬感。

孩子缺乏家庭參與感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位,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諸多問題。面臨問題時,需要家庭成員齊心協力解決問題。如果家庭中把某些成員排除在外,不讓他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那麼他就會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儘管家長以諸多理由,將孩子排除在家庭決策之外,但是孩子如果缺少了參與感,在他們長大後就會越來越自卑,對於家庭也就沒有什麼深刻的概念,也就沒有足夠的願望組建家庭。

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對於孩子來説,他們本能上願意參與家庭的瑣事嗎?好像並不怎麼願意,因為這會影響到他們的快樂體驗。但是有些孩子的確有強烈的參與到家庭決策中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父母太過於“無能”了。站在父母的角度,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引導好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那麼孩子也不願意摻和家裏的瑣事兒。這種情形就會造就這樣的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孩子們對於柴米油鹽沒有基本概念,對於五穀雜糧不認識,對於這個世界十分的陌生,對於他們的成長是不利的。

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以我為例,我是一個缺乏家庭參與感的人。從小到大大事兒小事兒幾乎都將我排除在外,而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學習。以至於我連地裏的農作物都認不全,怎麼打理莊家也不懂,柴米油鹽該放多少也不知道,各類蔬菜價格、肉的價格幾乎都不懂,可以説是生活上的“傻子”。如果把家庭活動狹義地概括為生活,那麼我幾乎沒有生活,只有學習。慶幸的是,遠離生活的我,似乎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中來

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包括孩子喜歡吃什麼,喜歡什麼口味,如何安排吃飯的時間,都交給孩子自己決定。家庭中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決策,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對於家庭有一個認同感、歸屬感,才能更好地跟孩子溝通。如果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庭中,完全是一個外人的心理,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卑。其中有一些徵兆,能夠看出孩子對家庭是缺乏認同感的。包括孩子不願回家,在外面很開心一回到家就難受等等。

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在諸多原生家庭中,有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對於家庭、對於父母沒有多少親近感。這就是因為,在他們的童年裏缺少了家庭參與感,在他們的意識中,生活的這個家庭跟自己“沒有多少關係”,所以就會缺少親近感。缺乏親近感,就會讓孩子對家庭、對父母十分的冷漠。然而這個問題一旦形成,是很難在短時間改變的。只有在小時候,讓孩子多一點家庭的參與感,才能夠避免這個問題。

總而言之,給孩子多一些參與家庭決策的機會,讓孩子認同自己的家庭,在家庭中找到歸屬感,才能夠真正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75 字。

轉載請註明: 心理學:家庭中沒有參與感的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自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