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揪心到放心

“過去,這些醫療廢棄物需要我自己騎電動車運送到大醫院,既耗時又耗力。現在,第三方公司隔天就來上門收集,再也不用擔心診所醫廢處理問題了。”張醫生在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經營了一家牙科小診所,近日我和同事對這個診所進行復查時,看到牆上張貼着醫療垃圾接受監管的信息,醫療廢物登記簿也詳細記載了廢棄物的去向。

這件事情還得從2020年6月説起,當時我們接到羣眾舉報,稱轄區內的一些小診所存在醫療廢棄物處置不規範的問題,疫情期間影響疾病防控。收到舉報線索後,我和同事立即前往現場調查。

暗訪過程中看到的現象,讓我們非常震驚:有的衞生所將營業場所設置在家中,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同;使用過的注射器二次使用、用完的輸液袋隨意亂堆亂放、打開的玻璃針劑隨意丟棄……

醫療廢棄物最大的危害是原微生物造成的傳染性,其中所含致病菌及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和同事感覺格外揪心。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通過走訪我們發現,小診所醫廢處理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自行運送到附近的大醫院,再由醫院委託有資質的機構集中處理;另一種是自行運送到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由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交有資質的機構統一處理。無論哪種途徑,都需要小診所自行運送到指定地點,無形中增加了其運營成本和時間成本。此外,小診所每天產生的醫療廢棄物較少,往往是積攢了一定數量後才交送。

“這些醫生都是個體户,隨便亂扔也是常有的事。”在一次現場調查中,一位附近的居民向我反映。事實確實如此,這些小型診療機構比較分散,衞生監督部門的觸角難以觸及到每個個體,絕大部分要靠經營者的自律自覺,經營者往往不會按照規定將醫療廢棄物分類處理,從而導致二次污染出現。

2020年7月,我院向區衞生健康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收到檢察建議後,他們高度重視,立即開展醫療廢棄物專項整治活動,並將整治情況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了回覆。

在之後的“回頭看”中,我們看到轄區已經開始試點醫療廢棄物無縫化收集工作,政府委託第三方公司每48小時對試點街道內的120多家中小診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棄物上門收集。醫療廢棄物暫存點也安裝了在線監控視頻,對醫療廢棄物處置過程實施動態監督。

回顧整個案件的辦理過程,從收到案件線索到現場調查,再到發出檢察建議,我經歷了揪心到放心的全過程。經過不懈努力,診療機構醫療廢棄物處置難題的“最後一公里”被徹底打通,醫療廢棄物得以安全“回家”,也讓廣大羣眾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守護公益,檢察先行。”一份檢察建議讓轄區內醫療廢棄物規範化、無害化處理問題走向正軌。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田間地頭跑、大街小巷轉”的公益訴訟檢察官,和北侖檢察一起守護公共利益。(趙勇 蔡俊傑 葉脈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揪心到放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