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最近一直在重讀《劍來》這部書,今天讀到【第347章 真先生也】這部分時,故事當中的一個小細節,很簡短的一件小事,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讓我恍然之間似有頓悟!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01真先生的身體力行,令人敬重、發人深省

還是先來説一説書中的這個小細節,這件小事的大致脈絡:

第二天,陳平安酒醒之後,碧遊府的水神娘娘提出想要留下一本文聖老爺的書籍,哪怕是文聖老爺經手的書籍也行。

於是,陳平安轉頭對小姑娘説道:“裴錢,我讓你反覆讀的那本書,你應該已經背熟了,不然就送給水神娘娘吧?”

水神娘娘愣了愣,竟然是詢問的口氣

接下來的一幕更為有趣!

裴錢咬緊嘴唇,死活就是不開口,更不願意點頭。

水神娘娘一咬牙,又表示,只要願意送出這本書,還會送一件鎮宅之寶,另外還會送給裴錢一件一等一的罕見寶貝。

可是,裴錢只是站在原地,不説話不點頭,兩隻小手死死地攥緊衣角。又怕陳平安生她的氣,從此更加討厭她,可又怕陳平安點頭答應了水神娘娘。

這一刻,陳平安別好養劍葫,彎下腰,竟然對裴錢笑了,揉了揉她的小腦袋,“不願意就算了。”

裴錢抱住陳平安,一下子哭了起來。

書中是如此點評陳平安的這種做法的:

那陳平安本就打算要贈書的,若是一聽説還有重寶可以換取,世間有幾人,會真正在乎一個身邊小女孩的意願?

水神娘娘收起笑意後,臉色肅穆,向着陳平安離去的方向,作揖到底。

果然聞道有先後。

昨夜坐而論道,今天起而行之,是謂知行合一。

陳平安真乃夫子也,真先生也!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讀完這件小事之後,我內心一直久久不能平靜。世間有幾人,會真正在乎一個小孩子的意願呢?

還記得《狗十三》裏,那個丟了狗之後的小姑娘嗎?又有誰會真正在乎一個小姑娘的意願呢?只有她一個人在努力地找那隻狗,全家人只會覺得孩子太任性。

誰會真正在乎一個孩子的想法呢?這個疑問在我腦海裏久久徘徊!

02誰會真正在乎一個孩子的想法呢?

我們所有人都希望孩子能夠好,能夠健康成長,能夠學有所成。可是,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真的考慮過孩子們自己的想法嗎?

(1)

孩子吃飯的多少,我們要管着,當我們覺得他吃得少了,我們會命令孩子再吃點;

孩子穿衣厚薄,我們也要管着,當我們覺得他穿得太少的時候,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迫使他多穿點衣服;

孩子玩什麼,我們也會管着,當我們看到孩子玩泥巴、玩水,我們覺得太髒,就會強力制止他;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孩子的愛好,我們還是會管着,孩子應該喜歡舞蹈,你看我們花了那麼多錢報舞蹈課,於是,就會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喜歡舞蹈……

可是,我很想問一個問題:我們有沒有問過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呢?

現在有一句話很是流行: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孩子餓不餓、冷不冷、喜不喜歡,難道他們自己就沒有感覺?難道他們自己都沒有一點點想法嗎?

(2)

上述這些現象和問題,還只是呈現在部分家庭當中,還有一些現象和問題,卻是全社會性的。

現在的孩子五六歲就開始上學讀書了,一開始上學就進入平時寫作業,期末有考試的上學生涯。每天揹着重重的書包,白天上課,晚上寫作業。當然,教育專家們可以列舉出一大堆的科學依據,來説明孩子應該早早打基礎,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有誰問過孩子,他們喜不喜歡呢?又有誰真正在乎孩子們喜歡還是不喜歡呢?

大人們總是能夠羅列出一堆理由,需要打下基礎啦,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啦,學習不好將來就業很難啦!可是,需要不等於喜歡

曾經有一家養豬場,請來了一大堆博士、教授,幫着設計了一種豬飼料。這羣博士、教授設計完、投入使用後,發現豬反而瘦了。原因很簡單!豬飼料設計得雖然很科學,營養搭配很健全,但是,不合豬的口味,豬不愛吃!

我們給孩子們設計的那些課程,那些教學方案,都是圍繞着孩子們需不需要而設計的,可是,孩子們真的喜歡嗎?

其實,不用怎麼去調查詢問孩子們,讓你七八歲就開始每天白天上課學習,晚上熬夜寫作業,估計你也不喜歡吧?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3)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我們會只在乎我們覺得孩子需要不需要,而不是關注孩子喜歡不喜歡,孩子想不想要呢?

因為我們很難真正地做到“尊重”,很難真正意義上把比自己年齡小、經歷少、懂得少的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會天然地覺得,孩子的想法太天真,孩子的感覺未必對,孩子啥也不懂。於是,我們就會理所當然地忽視他們的感受,忽視他們的想法,完全按照我們自己的揣測、設計做自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

03教育好孩子的根本方法——尊重他們的感受,理解他們的那些道理

我們這些當父母的,看待孩子的眼光和態度,永遠都會覺得還是個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即使孩子早已成年了,仍然把他當成孩子看。比如《囧媽》裏的那位媽媽,的確很關心自己的兒子,可是,一直把兒子當孩子看,也讓兒子感到時時刻刻都在受到束縛。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在內心裏,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啥都不懂,這就是我們對待孩子的一種根本姿態,這是一種否定的姿態。孩子無論説了什麼、做了什麼,我們永遠都會覺得:你還小啥都不懂。總是會覺得孩子太過於異想天開,太過於不夠成熟。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否定姿態,就是一種不尊重。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家長會理直氣壯地干涉孩子的私人生活。管孩子交朋友,偷看孩子的日子……

在我們中國,結婚時,雙方父母的意見,從來都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參考意見,很多時候,都是決定性意見。這就根源於我們從來都並不真正懂得“尊重”,這是成年後的孩子,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

我們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以下兩種做法:

做法一,既然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就需要我們當家長的事事操心啦!

於是,為了孩子好,家長什麼都管着孩子。管孩子吃飯,管孩子穿衣,管孩子刷牙,管孩子寫作業,管孩子的愛好……在一些嚴重的家庭裏,孩子在父母面前做什麼都會感覺不安,連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放才算是對的。這樣的孩子,一旦開始住校之後,往往一下子就會變成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被子不疊、臉不洗、牙不刷、作業不想做……平時的一切好習慣,都會清零

這樣的孩子,如果一直不予矯正,直到成年之後,很有可能會變成啃老族。因為這麼多年的教育,他已經成功地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完全依靠父母的寄生蟲。

做法二,既然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謂不知者不罪嘛!孩子犯了錯當然也都是理所應當被原諒的了。再説了,孩子還小,很多道理也不懂,所以,那些道理也別給他講了

於是,很多家長都會理所當然地不給孩子講道理。即使是對錯那麼明顯,家長連一句重話都不捨得講。《劍來》裏的朱河對待朱鹿就是這樣,結果,朱鹿長成了一個又蠢又壞的女人。《射鵰英雄傳》裏的包惜弱對於兒子楊康也是這樣的,結果,讓楊康長成了一個認賊作父的大惡人。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接受不了失敗,也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很容易產生嫉妒心、攀比心。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孩子會陷入校園裸貸的陷阱中去。

上述這兩種做法,都是因為我們在內心裏並不認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夠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這兩種做法,恰恰是兩個極端:因為孩子啥都不懂,所以,我要啥都管着;因為孩子啥都不懂,所以,我啥做人的道理都不願意給他講,一味地包容着他。

既然以上兩種方法都不好,那麼,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管教孩子呢?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教育孩子、管教孩子,這兩種説法本身,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不是平等的姿態。這個問題應該描述為: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打交道?

  • 首先,把孩子當做一個和自己平等的交流對象,而不是以評判者的姿態,時刻地想着如何教育、如何管教。

必須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吃了一點點,就不吃了。那就是孩子不餓、吃飽了,那就別管他就好了呀。當然,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到了非吃飯的時候,亂吃零食。那麼,我們就想辦法如何解決孩子只吃零食、不好好吃飯的問題。那就簡單了,控制一段時間的零食供應,他自己就會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了呀。

這種解決方法,養成了一個按時吃飯的習慣,那就是永遠地解決了孩子吃飯的問題。即使是孩子將來離開家,這個習慣依舊在發揮作用

可是,很多家庭,在解決孩子吃飯問題時,就是從源頭上,或命令或誘導孩子在這頓飯上多吃點。但是,只要父母一天不盯着,孩子就沒有辦法好好吃飯。這就需要父母永遠都要跟在後頭管着。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了”的現象

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他如果覺得不餓,那就不用再吃了;他如果覺得不冷,那就不需要加衣服。餓了的時候,他自己會想辦法,冷了之後,甚至感冒了之後,他自然而然想着提前預防,從而形成習慣。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在《劍來》的這個小故事裏,陳平安是以詢問的口氣和裴錢商量,可不可以把那本書送給水神娘娘,而不是命令的口氣。即使以這種商量式的口吻和孩子説話之後,孩子不同意,那也就算了,不會強迫孩子。

這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論孩子的這些想法是多麼可笑。

很多家長很可笑,擺出一副與孩子商量的姿態,口氣很温和,還會講道理。可是,孩子只要不同意,就會立馬上火了:我都這麼和和氣氣地給你商量了,你竟然還不同意,你就是欠打了。於是,乒乒乓乓地把孩子教訓一頓。這不是尊重孩子,而只是裝出了一副和善的樣子、裝出了一副尊重的樣子罷了。

既然是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孩子,就應該能夠容納孩子的想法,而不論這種想法是多麼地稚氣。

  • 其次,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和寬容之心。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孩子的想法很稚氣,這都是很正常的。可是,孩子再小,孩子的想法再稚氣,都不是我們否定孩子的理由。

現在的家長,總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法子,就像是唐僧的緊箍咒一樣,就像是燈泡的開關一樣,遇到這種情況,只要用一下這個法子,立馬見效。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呢?

孩子不好好學習,怎麼辦呢?

孩子太淘氣、多動症,怎麼辦呢?

……

提出這些問題的人,本身就是渴望尋求到一種類似於遙控器的方法,只要用了這個方法,孩子立即就好好吃飯了,孩子立即就開始好好學習了。這種想法本身,就是缺乏耐心、缺乏寬容之心

孩子在體力、心智各方面都尚未發展成熟,不能像成年人一樣思考問題,難免會淘氣一些,事情做得不不如預期,成績沒有像我們想象得那麼好,這都是正常現象。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對孩子有充分的耐心,有足夠的包容,給孩子足夠長的時間,相信孩子會一點點地改變的。不用總想着,我換一個招數,明天立即孩子就變好了。這種想法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的一種焦慮狀態

  • 最後,言談不如身教。

父母不要總是像個挑錯的評判者一樣,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

孩子只要在做人方面沒有大問題,就不用了板起臉來狠狠地教訓。

小孩子,平時能犯些什麼錯呢?無非是偷懶一些,喜歡玩耍一些,能有什麼大錯,需要天天拘着孩子呢?

《劍來》裏,裴錢天天在落魄山閒逛,沒事就鬥鵝、打狗,陳平安管她嗎?直到裴錢自己想學拳了,才開始發奮學習,才開始逐漸地成長起來。

孩子,也是這樣的。小小年紀,天性就是玩耍。能夠養成基本自理的習慣,就很不錯了,然後,沒事想着玩點什麼,這不就是他們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嗎?

如果父母想引導孩子發展一些愛好,那就陪着他玩耍呀!

在《刻意練習》那本書裏,有一對父母把自己的三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國際象棋的高手,在國際大賽上拿獎。他們就是從陪孩子玩國際象棋開始的。父母本來就喜歡下國際象棋,沒事的時候,父母就會下棋,孩子一開始就是把國際象棋當玩具玩。後來,看父母總是在下棋,也就不知不覺中參與進來了。時間長了之後,孩子自己就喜歡上了下棋。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讀書。可是,父母自己都不喜歡讀書,家裏連幾本像樣的書都沒有,又如何能夠讓孩子喜歡讀書呢?

如果當父母的,能夠喜歡讀書,閒下來的時候,還喜歡朗誦一段,還喜歡討論討論。那麼,時間長了之後,孩子不知不覺中就會被薰陶,就會喜歡上讀書。

好孩子,不是板起臉來教育出來的,而是以身作則一點一滴薰陶而成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34 字。

轉載請註明: 《劍來·第347章》:小夫子言談舉止間,教我懂得了尊重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