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去產能安置180萬職工,光發1000億資金還不夠 2016.5.23日

  煤炭、鋼鐵行業早已打響了去產能之戰,各地紛紛表決心下了“軍令狀”,但是,一面給企業“做減法”,一面還得穩就業,後者極其重要,也讓地方政府和企業很頭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中央財政將安排1000億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近日,這筆資金分配辦法出台。那麼,有什麼值得注意之處呢?

  要點速讀11000億資金設置了門檻,不是所有的分流職工都能享有。民企也有去產能壓力,卻缺少資金扶助。2獎補措施未解決職工再就業問題,同時,該措施還可能會扭曲激勵,使企業和地方產生“政績衝動”。1000億資金的獎勵性質大於補助性質

  高達1000億的中央財政“大禮包”,雖然根據規定主要用於去產能的職工安置工作,但這些錢更像是一種對企業和地方政府去產能的獎勵,只不過這些獎勵規定了用途。這樣一來,想拿到這筆鉅額資金就有了門檻,並非所有的分流職工都有機會。而具體在財政部印發的文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裏,分配方式可總結為:多關多獎勵,早退多獎勵。以此加速去產能的過程。

  1000億資金的分配

  如上圖所示,雖然基礎獎補資金考慮到了不同企業需要安置人員數量和財務狀況的差別,但資金的發放還是主要考慮地方和企業去產能任務量完成的多少。比如,《辦法》規定,“對完成超任務量10%以上的省、企業,(編者注:發放資金的)係數為超額完成比例的1.5倍(最高不超過30%)。”即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就能獲得分得更多獎補資金。

  民企也有去產能壓力,卻缺少資金扶助

  在產能過剩行業,國企由於產能規模,加之不及時“止損”,往往成為虧損的大頭。但是俗話説“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去產能並不區分國企和民企。河北國資委主任王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稱,河北的鋼鐵產能裏面,“民企大約佔3/4,國企大約佔1/4”,“鋼鐵去產能跟企業的國有或民營這種所有制屬性沒關係”。也就是説,去產能標準一視同仁,誰符合去產能的標準,就去誰的產能。

  資金分配偏向國企

  但是,《辦法》中明確指出,“獎補資金主要用於國有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工作,也可統籌用於符合條件的非國有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從其中可以看出資金分配偏向國企。然而,民企員工一次性大量下崗也會帶來分流壓力。以鋼鐵行業為例,國家定的去產能目標為用5年時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表示,這其中民營企業至少要承擔5000萬噸以上的去產能任務。足見民企去產能壓力不比國企小。同時,《財經》雜誌的一篇報道還以河北省為例,介紹民企分流職工的包袱也很重,“河北省共有60餘萬鋼鐵工人,加上週邊產業總人數達100萬人。其中70%—75%為民營企業的工人,因與企業簽訂的為臨時合同,這部分人不管因何種原因丟掉工作後,等待他們的只有一條路:捲鋪蓋走人。”

  “人到哪裏去”的問題仍懸而未決

  此前,據人社部統計,煤炭和鋼鐵系統分流安置職工約為180萬人。職工分流安置,有資金保障很重要,但“人到哪去”是更該重視的問題。專項獎補資金的發放,能夠解一些企業的燃眉之急,但是這些錢的具體用途,現有的規定只是強調最基本的保險和經濟補償金的支付,至於具體對人員進行分流安置的成本,則沒有説明。

  專題《化解產能過剩,不必恐慌“下崗潮”》提到過,本次去產能導致的職工安置分流與90年末下崗潮不能相提並論,目前就業市場各項指標顯示,就業崗位是有的。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提到,“從總體上看,我國目前市場就業的吸納能力很強,就業形態很多,從2013年產業結構來看,第三產業所提供的就業渠道更多,各種新業態的發展也拉動了就業。”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引導失業人員順利過渡到這些崗位上。

  職工分流,找到新的崗位,需要政府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培訓服務。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還尚未建立體系完善的職工技能培訓。

  還要警惕獎補政策下的“政績衝動”

  企業和地方去產能需要錢,如果有資金誘惑,就會順勢一哄而上,極力爭取。地方“衝動”的現象已然出現,國家提出的去產能目標是:煤炭、鋼鐵行業未來3年至5年內分別壓縮產能5億噸左右和1億—1.5億噸。而上海證券報報道稱,“鋼鐵第一大省河北一個省壓減的鋼鐵產能就達1億噸,而晉陝蒙三大煤炭主產區要化解的煤炭產能已經接近4.8億噸,如果再算上其他省份,地方壓減力度遠超國家預期。”

  原本全國去產能的目標想要“激進”一些,但是考慮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負擔情況,最終敲定的目標有所下調。而據財新網報道,之所以出現地方政府在全國目標制訂時“據理力爭”,卻在宣佈各自壓減目標時“慷慨大方”的情況,這與各地都想爭取更多來自中央的安置資金和政策優惠有關,各地的官員也想借此比拼政績。看到“大蛋糕”就衝動無比,想盡辦法多分錢,這樣的案例在以往發生過不少。因此,1000億專項資金的發放和使用都需要重點監督,杜絕數據造假騙補。

  去產能涉及180萬職工的安置,每個人都可能肩負一個家庭的重擔。中央財政資金來支持自然是好事,但配套措施設計還遠遠不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4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去產能安置180萬職工,光發1000億資金還不夠 2016.5.23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