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出幸福加速度

在松原,由於找到了生態、經濟和民生的發展平衡點,查干湖由昔日荒涼的“鹼泡子”變成今天美麗而富饒的“聚寶盆”;貧窮落後的城中村五星村,在一位能人的帶領下變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而在鹿鄉鎮,圍繞梅花鹿產業的三產深度融合,梅花鹿成了人們的“致富鹿”。

“綠富同興”,查干湖的綠色傳奇

皎如明鏡的湖面倒映着藍天白雲,萬畝荷花如雲錦燦爛,不時有成羣的飛鳥恣意往還。遠處的蒙古包錯落有致,哈達山綿延起伏……這就是初秋時節的查干湖。

如今煙波浩渺、物產豐饒的查干湖,曾一度因缺水而“瘦小乾枯”,僅剩50多平方公里。今年58歲的張文,是查干湖漁場第20代“魚把頭”傳承人,從小在湖邊長大,他見證了查干湖的變遷。“20世紀六七十年代,查干湖就是個荒涼的‘鹼泡子’,颳起風來對面都看不到人。1976年引松花江水入湖以後,查干湖才‘復活’了,水質也逐漸變好,面積恢復到500平方公里。1992年封湖涵養,大量胖頭魚魚苗投放查干湖。1995年起捕,查干湖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復興的。”張文告訴記者。

多年來,通過實施查干湖周邊退耕還林、還濕、還草,吉林西部河湖連通工程,保護性捕撈等舉措,查干湖逐漸恢復了元氣。“河湖連通工程,使吉林西部203個湖泡全部連通,恢復和改善湖泡、濕地面積3700多平方公里,實現了生態補水,產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松原市水利局局長李樹生介紹。

“原來都是掠奪式打魚,1995年以後換了6寸的大網眼,3到5斤的魚就讓它漏掉自然生長。每年投放200萬斤魚苗,只捕撈300萬斤成魚,捕夠了就不捕了。科學養魚、科學捕魚,如今咱們查干湖的魚打不完,年年有魚,子孫後代都有魚。”張文説。

如今的查干湖不只是冬捕有名,一年四季都有迷人景緻,“春捺缽、夏賞荷、秋觀鳥、冬漁獵”的四季旅遊發展格局已初具雛形。水活了,魚肥了,景美了,遊客便來了,漁場職工的收入也大幅提升。張文和老伴經營了一家260多平方米的“活魚城”,近年來收入穩步提升,每年都能實現20%的增長。

“好人+能人”,五星村的小康密碼

五星村地處長春市城鄉接合部,是個典型的城中村。短短5年時間,五星村集體資產從不足70萬元發展到突破5億元。2019年,五星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萬元以上。五星村小康路上快速通關的密碼是什麼?

2014年,村“兩委”班子換屆,杜一寶放棄自家風生水起的生意,回村擔任欣園街道五星村黨委書記。“做什麼事沒有困難呢?關鍵是想不想幹,敢不敢擔當。”杜一寶説。

由於城市的快速發展,村裏的土地被逐步徵用,如何讓農民失地不失業,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杜一寶抓住機遇,利用五星村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倉儲物流產業,帶領村民在一片廢棄的魚塘上建立了一座集住宿、餐飲、配貨、停車、倉儲於一體的綜合性物流園區,當年投入使用便收入500萬元。到2019年,物流園區營業收入已達700萬元,解決了一大批失地村民的再就業問題。

為了讓村集體經濟富有活力,2016年,敢想敢幹的杜一寶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帶領村民對紀家水庫進行徹底治理,充分利用村裏的地下泉水打造水上樂園,並更名為“翡翠湖”,打造長春北部規模最大的集餐飲、住宿於一體的休閒娛樂場所,安置村民就業60多人,做活了鄉村旅遊業。

為擺脱地域束縛,杜一寶勇於創新,轉變發展思路,帶領五星村在距離長春300公里外的集安市清河鎮租賃5000畝土地,辦起綠色無公害的水稻種植基地,全面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並引進了先進的大米加工生產線,創立了“五星村鴨綠江大米”自主品牌。

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一系列民生問題有了保障。杜一寶告訴記者,村裏平均每年拿出近百萬元為村民繳納新農合參保費,並針對全村“五保户”、老黨員、老幹部、老復員軍人出資捐贈和定期慰問,解決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對考上大學的村民子女進行獎勵。未來,村裏還將建設五星村養老院,減輕子女負擔。

因“鹿”而興,鹿鄉日子越來越甜

走進享有“中國梅花鹿第一鄉”美譽的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一條集鎮公路兩側,清一色的鹿產品商店,鹿茸片、鹿膠糕、鹿肉乾、鹿肉熟食、鹿血酒、鹿鞭酒、鹿骨手串……琳琅滿目的鹿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鹿業已成為全鎮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和支柱型特色產業。

鹿鄉鎮黨委書記李冰介紹:“我們圍繞梅花鹿產業積極打造特色小鎮,推進三產深度融合,累計投入1.6億元實施鹿鄉特色小鎮提升改造工程,高質量建成國內最專業的梅花鹿博物館,發展休閒旅遊項目,舉辦多種品牌節慶活動,切實以文化之魂賦予梅花鹿產業更多內涵。”目前,全鎮鹿只存欄14萬隻,佔全國的1/6,養鹿户1萬多户,年吞吐鮮鹿茸450噸,鹿副產品6500噸,生產研發類企業40多家,鹿鄉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鹿產品集散地。

梅花鹿產業的快速發展讓農民嚐到了養鹿的甜頭。雙陽區奢嶺街道65歲的徐延慶是地道的農民,2008年他投資兩萬元加入了文博鹿業合作社,後來開始自己養鹿。“合作社提供技術、飼料,還負責銷售,咱沒技術也能放心養。我現在養了51只鹿,每年養鹿能掙七八萬元。以前我住3間小土房,現在我蓋了5間大瓦房,還給兒子在市裏買了房。”徐延慶説。

張學偉是博文鹿業良種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向記者介紹,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科技+基地+農户”的方式,與養殖户簽訂養殖、產品收購等服務協議,提供優良種鹿、科技培訓、信息諮詢和產品服務,並建立大數據平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梅花鹿產業服務體系,帶動當地及周邊農户500户發展梅花鹿產業,帶動農民增收600萬元。

實體店與電商結合的經營模式在鹿鄉鎮紮根並蓬勃發展。2018年,“90後”張哲源辭去了國企工作,回到家鄉投身鹿產業。為了讓客户更直觀地瞭解梅花鹿,張哲源在網上直播養鹿。“現在通過手機就可以瞭解客户需求,鹿的成長全過程可以全方位無死角地展示給客户。”張哲源説,“從我爺爺那輩兒就養梅花鹿,那時候是初級產品,還經常滯銷。我回鄉之後,學習先進的加工工藝,把原材料製成深加工產品,還搭建了線上平台,入駐淘寶、京東等電商渠道,三產融合去做,效益好多了,現在我們每月線上銷售流水能有六七百萬元。”張哲源告訴記者,他還同時帶動了周邊不少農户致富。(崔現芳蔡茂楷趙宇恆閻紅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4 字。

轉載請註明: 幹出幸福加速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