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中國羅傑仁: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堅定了在華髮展信心

默克中國羅傑仁: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堅定了在華髮展信心

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中有眾多世界醫療龍頭企業亮相,包括來自英國的龍頭藥企阿斯利康、丹麥的醫療企業諾和諾德,以及來自歐洲的羅氏、默克等。

新冠疫情之下,這些醫藥企業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現狀、為何參加進博會。帶着這些問題,新京報專訪默克中國醫藥健康業務董事總經理羅傑仁。

新京報:作為一家全球性的醫療企業,參加進博會對你來説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羅傑仁:我們把它看作是一個集政策信息獲取、與本地合作伙伴深入交流以及默克的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在“後疫情時代”,這樣的展示和互動機會彌足珍貴。

新京報:新冠疫情對默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羅傑仁:此次危機顯示了醫藥健康和生命科學產業的極端重要性,也推動了產業的深化發展。尤其在中國,危機加速了醫藥健康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默克通過與阿里健康以及其他的合作也在積極推動自身的數字化轉型。

新京報:你如何評價疫情後的中國經濟?會如何影響默克在中國的佈局?

羅傑仁:中國經濟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強大韌性,中國醫藥健康市場的巨大潛能,以及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極大堅定了默克在華髮展信心。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現有的醫藥集採和醫保制度?這如何影響默克在中國市場的佈局?

羅傑仁:當前無論是醫保藥品目錄的動態調整、藥品一致性評價還是帶量採購政策,這些政策出台的初衷非常清晰——中國政府以及我們企業都希望能夠觸及更多患者,提升患者對藥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我們會支持並遵循這些政策,同時也希望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思考如何觸及更廣範圍的患者,不僅侷限於大城市,所以會採取更深更廣的策略,滿足那些在中國仍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新京報:從醫療行業出發,你如何評價中國的創新藥發展現狀?

羅傑仁: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具有活力且擁有巨大發展潛能,創新模式不斷湧現。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大力投資發展本土生物製藥領域的創新,着力構建越來越被世界認可的開放創新生態系統。中國本土的創新潛力也日益向全球市場輸出。同時,中國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領先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數字化醫療行業驚人的響應速度和執行力,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隨着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保覆蓋的擴大和藥品可及性的提高,中國醫藥市場前景還有進一步的擴大空間。

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編輯 陳莉 王進雨 校對 付春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7 字。

轉載請註明: 默克中國羅傑仁: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堅定了在華髮展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