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發生了什麼?個人“狂買”這類產品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張玲

繼2021年中報權益類ETF個人投資者佔比超機構後,2021年年報中,個人投資者佔比再度攀升至55%,一年內市場佔比猛增近12個百分點,進一步鞏固了領先機構的市場優勢。

多位基金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隨着國內ETF市場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關注到權益類ETF產品的配置價值。而隨着個人投資者佔比的抬升,權益類ETF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也將不斷提高,也更需要行業繼續做好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理性承擔風險。

個人持有權益類ETF佔比55%

一年猛增12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市場有可比數據的529只權益類ETF(統計股票ETF和跨境ETF)中,個人投資者佔比為54.72%,同比增長近12個百分點;同期,機構投資者佔比從57%降至45%,也創下了較大的年度下滑記錄。

事實上,在2021年中報,個人持有人平均佔比已經達到51.53%,超過了機構投資者佔比。2021年年末個人投資者佔比升至55%,進一步擴大了這種領先優勢。

談及權益類ETF市場個人佔比猛增的現象,廣發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羅國慶表示,個人投資者佔比不斷提高或由供需兩方面因素共同導致:從供給端看,現在ETF產品越來越豐富,具有特色的行業主題ETF紛紛成立,這些產品尤其受到個人投資者青睞,而做市商制度也保證了此類產品的流動性,可以滿足日常交易需求;從需求端來看,隨着投資者教育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日漸成熟,更多關注到ETF的交易便捷性和“避雷”特點,形成了“與其買個股不如買行業主題ETF”的認知。

中融基金數量投資部聯席總經理趙菲也表示,個人持有人在權益類ETF中佔比快速攀升的原因可從三方面分析:首先,隨着近幾年國內ETF市場高速發展,權益類ETF品類也逐步多元化,眾多指數品類的權益型ETF給普通投資者提供了豐富和多元的選擇;其次,ETF交易靈活、費率較低等工具化特點有利於個人投資者進行交易使用;再次,ETF被動追蹤指數,具備分散化投資效果,行業和風格較為穩定,不易漂移,這也有利於個人投資者投資觀點的表達和高效選擇。

“目前權益類ETF覆蓋了寬基、行業、主題、策略等多種類型,尤其是行業和主題指數發展尤其突出。多個熱門賽道的行業和主題指數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比如醫藥、消費、證券、軍工、光伏、新能源車等等,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投資的豐富選擇。”趙菲稱。

上海一位公募市場部總監也認為,在可靠性和穩定性上,行業賽道投資優於個股投資。隨着股票退市、業績“暴雷”、非法市值管理等現象增多,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借道ETF參與市場的投資者越來也多。

“此外,在流動性和便利性上,ETF也優於開放式基金。”該公募市場部總監表示,部分個人投資者將ETF作為短線投資工具,而且更偏好行業ETF。在財富管理轉型下,投資顧問業務也推動ETF成為更好的投資組合標的。

機構偏愛寬基ETF

個人喜歡買行業ETF

從2021年報數據看,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之間仍存在明顯的購買偏好,即機構偏愛寬基ETF,個人喜歡買行業ETF。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寬基ETF中的個人投資者也出現了較快增長。截至2021年末,行業ETF個人平均持有54.13%,比去年末基本持平,機構佔比則在46%左右;而寬基ETF同期個人佔比從33.75%增至38.74%,一年增長5個百分點。但總體來看,機構投資者仍以61.7%的佔比,位居寬基ETF的投資主力。

對此,廣發基金羅國慶認為,這種購買偏好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是歷史原因,ETF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在國內發展的初期,個人投資者對此認知不足,因此主要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參與;而早期成立的又主要是寬基ETF,這就造成了寬基ETF中有大量機構投資者的現象。其次是投資偏好原因,寬基產品的波動較低,具有長期配置價值,很多機構資金天然會配置一部分寬基產品作為底倉,而行業主題ETF彈性較高,比較符合交易型個人投資者追求高波動的特點。最後是交易原因,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量大,寬基ETF普遍流動性更好,能夠滿足大額資金進出的需求。

“當然,隨着市場發展,歷史原因導致的差異在逐漸消弭,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偏好也呈現出趨同特點,而許多行業主題ETF也具備了較高的流動性,導致投資偏好差異的三個因素都出現了邊際變化,兩類投資者的投資差異也可能逐漸收窄。”羅國慶稱。

中融基金趙菲也認為,機構投資者相對來説更注重大類資產的配置,交易頻率較低,在指數方面更多傾向於選擇全市場寬基或者大小盤風格的寬基進行中長期的配置。而行業指數的波動性相對寬基指數較高,行業和主題行情輪動較快,部分個人投資者可能更偏好使用此類行業或主題ETF工具抓取交易機會,ETF的工具化屬性在此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

上述上海公募市場部總監也表示,機構持有ETF的需求包括投資、套利、做市,以及為聯接基金導流等。機構投資ETF是為了獲取是賺取市場貝塔收益,最佳工具是寬基ETF。而個人投資者持有ETF是作為股票替代,或者投顧業務中的基金組合。

市場活躍性將提高

需引導投資者理性承擔風險

針對個人投資者超過機構佔比,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現象將提升ETF市場流動性,提升各類資金的參與度,但也要同時加強對個人的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投資。

中融基金趙菲表示,整體而言個人投資者在ETF中佔比提升有利於ETF行業生態的健康運行,並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ETF交易量將伴隨個人投資者佔比提升有所放大,有利於提升ETF市場的流動性,提升ETF工具的使用效率,收窄折溢價水平,降低交易衝擊;另一方面,隨着流動性的提升,將更加有利於調動ETF的幾類參與資金,包括配置、交易、套利、做市等積極性,優化參與者結構,提升市場活躍度,也有利於行業生態圈的良性發展。

但趙菲也提到,行業ETF中個人佔比持續升高,説明個人投資者對主題清晰、具備彈性的權益資產交易熱情較高。但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指數設計的合理性,在指數代表性、分散化、投資深度等方面多加考量,規避潛在風險。

上述公募市場部總監也認為,個人投資者的大量參與有利於提高市場活躍度、增強交易流動性,同時也可能加大波動幅度。“隨着個人投資者借道ETF參與股票投資,推動ETF規模增加,股票持有人結構可能發生變化:個人投資者佔比降低,機構持有佔比提高。進而降低股票市場波動,增加質優股的參與活躍度。”

廣發基金羅國慶則認為,需要從利弊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個人投資者的交易頻率更高,可以顯著地提高ETF的流動性,增加市場活躍度,“而且個人投資者羣體廣泛,隨着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ETF這一品種,國內ETF市場的整體規模也潛力巨大。”

“但同時個人投資者也易於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出現不理智投資行為,佔比提高可能會進一步放大ETF的波動率和折溢價。”羅國慶表示,這就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協同做好投資者教育,引導投資者不斷增進對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以及ETF產品的理解,理性承擔風險。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