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振濤
一隻規模2.1億元的債券型基金,僅用了3個月,就不足5萬元了!
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報已經披露完畢,市場上上萬只基金產品最新的資產規模情況也相繼出爐。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場資產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數量達1069只,佔市場基金總數量的10%左右。
1069只“迷你基金”中,博遠基金旗下的博遠增睿純債債券(下稱“博遠增睿純債”)最悲催,從成立到淪為“迷你基金”,僅過了3個月,基金資產規模不足5萬元。
資料顯示,博遠增睿純債成立於2022年12月14日,距今成立4個多月時間,基金經理為黃婧麗。該債券基金在2022年12月成立時,募集基金份額為2.15億份,募集資產為2.15億元。
2023年一季報是博遠增睿純債成立以來發行的首份財報。一季報中披露的基金資產規模讓人大跌眼鏡,2023年一季度末,博遠增睿純債的份額僅剩餘4.5萬份,資產規模僅4.56萬元,不足5萬元。
而博遠增睿純債成立時間是2022年12月,到2023年一季度末,僅才過去3個月時間,3個月時間,基金份額就幾乎被投資者贖完,資產規模縮水比例高達99%。
博遠增睿純債這樣尷尬的局面,與機構投資者的快進快出有關。根據2023年一季報,2023年1月-3月,博遠增睿純債被投資者贖回了1.6億多份,期間沒有任何投資者申購。
其中,有一家機構投資者在一季度贖回了近1億份,剩餘的4.5萬份中,有一名個人投資者持有30011.25份,佔到了總份額的66.63%。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一季報中顯示,2023年初的時候,博遠增睿純債基金的總份額為1.61億份,比2022年12月14日成立時,減少了5000多萬份,可見,在基金成立僅半個月的時間,就有投資者大量贖回。
我們觀察到,博遠增睿純債成立時,募集的有效户數為220户,資金為2.15億元,剛剛好滿足基金成立條件:投資者不少於200人且募集資金不低於2億元。
此外,在博遠增睿純債基金成立10天,博遠基金就暫停了該基金個人投資者的申購和轉換。在一季度後的近期,博遠基金又恢復了個人投資者的申購和轉換。
結合基金募集時的情況、基金成立後快速被大量贖回的特點,以及博遠基金的兩份公告,博遠增睿純債能夠順利發行的背後,少不了市場上幫忙機構資金的幫助。
幫忙機構在基金髮行時,大量購買幫助基金順利成立,這些機構本身就是幫忙,不想長期持有,在基金成立不久,便匆匆離去。幫忙資金的一來一去,對基金的運作產生重大影響,導致基金規模驟降,淪為迷你基金。
實際上,市場上有不少基金因為機構投資者的進出而導致規模驟降,淪為迷你基金的情況。
比如,前海聯合基金在2019年11月26日成立的前海聯合淳安3年定開債券,該基金成立時募集資金達61億元。而3年時間到期後,2022年末,該基金資產僅剩餘3.58萬元,61億元幾乎到期就全部被贖回了。61億元都是機構投資者持有,機構投資者跑了後,剩餘的3萬多幾乎都是個人投資者了。
機構投資者在基金成立時幫忙,讓基金順利成立,在到期後就直接走人,導致基金規模大降,前海聯合淳安3年定開債券在到期後,直接暫停基金運作。
無論是博遠增睿純債還是前海聯合淳安3年定開債券,這些基金的“騷操作”背後,反映了中小基金的生存困難,壓力大。
公募市場不斷髮展壯大,競爭壓力在加劇,市場的資源逐步向頭部聚集,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競爭沒有優勢,在發行新產品時比較困難。
為了保證新產品發行成功,或為了能夠完成規定的任務目標,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不得不尋找其他“路子”,尋求市場上機構投資資金的幫助。如果沒有“幫忙資金”出現,新發基金產品可能面臨發行失敗的問題。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有市場從業人士表示,新基金也好、“迷你基金”也罷,如果能迎來相對中長期的資金,還是可以做好投資的佈局,可以在市場中找到投資機會的。但是,這些幫忙資金的大進大出,基本意味着基金產品不可能是正常管理的狀態。
對於博遠基金旗下債券基金3個月就縮水了2.1億的情況,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