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利率3.5%保險產品在7月31日停售,由此帶來了一波產品銷售“小高峯”,7月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情況備受市場關注。北京商報記者梳理,截至8月15日,五大上市險企均已公佈了今年前7月保費數據,累計共攬入保費1.89萬億元,同比增長8%。
若從單月數據來看,部分公司可以説實現了保費的飆升。不過,業內普遍認為,隨着時間步入8月,各險企已陸續完成產品切換,短期銷售預計會有一段低迷期,需要市場逐步適應。
單月最高增速89.8%
近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陸續發佈前7月保費收入公告,亮眼的增速表現,讓負債端呈現全面回暖態勢。
按照保費規模排序,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5213.46億元、5015億元、4504.34億元、2938.09億元、1195.69億元,合計實現保費收入1.89萬億元,同比增長8%。
分板塊來看,壽險方面,在監管引導定價利率下調導致的產品集中銷售等因素影響下,上市險企壽險保費強勁增長。按增速排序,人保壽險和太保壽險前7月保費收入分別為833.09億元、1750.72億元,增速均為9.7%;平安人壽前7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220.89億元,增幅為9.6%;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前7月保費增幅也分別達到了6.8%和6.57%。
若從單月數據來看,保費增速更為驚人。7月單月,太保壽險保費收入為200.95億元,增速為89.8%,新華保險7月單月保費增速也達到了21.9%。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表示,7月上市險企壽險保費快速飆升,主要是因為監管指導保險公司下調產品預定利率,7月31日後,市場在售產品預定利率將從3.5%降至3%,在預定利率切換之際,帶來了產品銷售高峯。
在財險板塊,三家公司表現各異,但均實現了正增長。按保費規模排序,7月,人保財險原保費收入為3313.9億元,同比增長7.6%;平安產險原保費收入為1775.46億元,同比增長3.9%;太保財險原保費收入為1187.37億元,同比增長13.1%。國聯證券分析師曾廣榮、劉雨辰在研報中分析,各公司的保費增速環比均有所下滑且延續分化態勢,核心原因主要是由於車險保費增速均有所疲軟,以及各公司的非車險業競爭策略不同。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3年7月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3.4%,連續3個月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拖累車險保費增速。
短期新業務承壓、長期市場被看好
時間步入8月,各險企已陸續完成產品切換,預定利率3%的產品逐漸佔據市場主流,當前保險公司主推的產品,既有增額終身壽險,也有分紅險或年金險+萬能險等產品。
隨着產品的調整,三季度甚至全年,上市險企能否穩住當前的增長勢頭?業內普遍認為,預定利率下調後新產品銷售或將面臨短期壓力,但全年影響可控。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呂晨雨認為,進入到三季度後,政策端負債成本降低催化依舊存在,由於7月末為高定價產品自主下架時點,7月進一步釋放居民預防性儲蓄需求。考慮到負債端景氣度較高,新業務保費同比高增有望帶動代理人收入高於往年同期,疊加前期客户資源消耗較大,預計8月-9月新業務增長或面臨一定壓力。
徐昱琛也表示,隨着預定利率切換,市場需要一到兩個月過渡期,尤其是8月,市場剛剛經歷了調整,可能會面臨一定壓力。但隨着消費者逐漸接受新產品,預定利率切換帶來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小。
雖然市場可能面臨一定陣痛,但業內普遍看好長期市場。光大證券王一峯認為,一方面在銀行存款掛牌利率下調、銀行理財產品近期收益率有所承壓的背景下,保險產品3%的預定利率仍然具備一定競爭優勢,分紅險的“保底+浮動”利率也能承接部分需求,全年來看無需過度擔憂,且長期利好保險公司降低負債成本、減少利差損風險;另一方面下半年保險公司將進一步推動渠道向高質量轉型,重視績優人力發展,提高服務能力進而賦能產品銷售。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